《详注东莱左氏博议》
〖详注东莱左氏博议〗二十五卷。宋吕祖谦(1137一1181)撰。祖谦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其生平事迹,详见《古周易》。此书为祖谦研究《左传》的三部著作之一。据其自序,此书乃是祖谦屏处东阳之武川时,与诸弟子游,谈余语隙,波及课试之文,遂取《左传》,书其理乱得实之迹,疏其说于下云云。又据祖谦《年谱》,乾道三年(1167)五月持母丧,居明招山,学子有来讲习者,四年即成《左氏博议》。全书共一百六十八篇,体例为
《相台五经》
〖相台五经〗附《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一卷。宋岳珂(1183-1234)编撰。珂字肃之,号倦翁,岳飞孙,岳霖子,河南汤阴人,官至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宝谟阁学士。宋时曾有九经刊版,以建安余氏、兴国于氏二本为最善。后杨时弟子、崇宁进士廖刚又将二本厘定重刻,当时称为精审。岳珂遂取廖本九经,复增以《公羊》、《□梁》二传,加之《春秋年表》及《春秋名号归一图》二书,校刊于相台书垫,其所刊便被称为《相台九经
长知识丨《锄禾日当午》作者辨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收入中小学课本的有名的悯农诗,在十多年前,曾有过一场著作权的聚讼。原来,对这首名归于唐代李绅的诗,有人突然发现在清人编的《全唐诗》中,居然又出现在聂夷中的名下。并且在聂夷中名下收录之后,还注有“此篇一作李绅诗”。这一发现,就使这首在清代已是“妾身不明”的诗,又重起争端。争论的结果,似乎是聂夷中占了上风。主张聂夷中作的学者,举出如下理由:其一,
生活中的文化,雅趣说“针”
针,古代写作“鍼”,《说文解字》记载:“鍼,所以缝也”,是用来缝衣物的工具。小时候贪玩,成天跑呀、跳呀,常把衣服弄破。母亲总会从墙上的挂历中摘下一根针,再从抽屉掏出一卷颜色合适的线,穿针、打结,缝补起来。橙黄色的灯光下,细长的针体显得晶莹剔透,像一条灵活的鱼,优雅而迅速地在衣料上翻飞。母亲那双因长期被汗水浸蚀而粗糙的手,此刻难得显得轻盈灵巧,仿佛正演奏某种乐器,有了些许艺术气息。这画面,平实又美丽
高明及其《琵琶记》
元末高明的《琵琶记》是在“宋、元旧篇”《赵贞女蔡二郎》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主观意图是表彰“子孝共妻贤”。其与原作的最大不同之点,是将马踹五娘、雷打伯喈的结局改为“一夫二妇,旌表门闾”的结局,充分表现了蔡伯喈的内心矛盾、软弱性格和苦闷心情,塑造了赵五娘这个善良纯洁、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和责任感的悲剧典型。剧本的具体内容超越了作者的主观意图。《琵琶记》采取强烈的对比手法表现现实生活,语言优美,曲辞富于表现
明代闵、凌两家套印古籍的成就
明晚期,经济繁荣,刻书业发达。在全国出现了北京、南京、江浙、建州等刻书中心。除了官刻、监刻、经厂刻、藩府刻等刻书机构外,民间坊刻也遍地开花。在缺少娱乐传媒的古代,小说类书籍成为民间娱乐的基本要素,这促进了小说的发展,使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成为明朝登峰造极的文学成就,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明-天启凌刻朱墨套印插图本《西厢记》书商们为了攫取更大利润,想尽了办法。除了在印刷书籍上
《通书》
〖通书〗原名《易通》,又称《濂溪通书》、《周子通书》。一卷,四十章。北宋周敦颐(1017-1073)撰。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初为分宁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阴令,又徙知南昌,以疾求知南康军。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后人遂称为濂溪先生,卒谥元公。为我国古代著明哲学家,宋代理学之祖,二程弟兄皆其弟子,除此书外,尚有《太极图说》,并出,以发挥《易传》和《中
《谭苑醍醐》
〖谭苑醍醐〗八卷明杨慎(1488一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阉,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修撰。平生著述甚富,推为明代第一,共280余种。学识广博,于书无所不读,力挽明世空疏学风。说经则通古韵,探篆籀,自声音以求故训。此书为其治学考证札记,成书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醍醐本为□酥之綦晶,佛家借喻为性,杨慎借之以名书,谓从乳出酪,从酪出酥,从生栈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意即精义以
《知言》
〖知言〗六卷。宋胡宏(1106—1160)撰。宏字仁仲,号五峰,福建崇安人,胡安国之子,以荫补右承务郎,秦桧当政,欲用之乃避而不仕,桧死,被召,以疾辞,先后从杨时、侯仲良读书,而卒传其父之学,张□出其门下,著《皇王大纪》、《五峰集》诸书。是编为宏论学之语,属随笔札记,屡经改定才刊行于世。宏之学术本其父胡安国,安国之学虽然出于杨时,但又兼出于东林常总。常总为学主张“本然之性不与恶对言”,安国沿袭其说
《止斋文集》
〖止斋文集〗五十一卷,《附录》一卷。宋陈傅良(1137—1203)撰。傅良号止斋,故以为集名。傅良师事薛季宣,与其师共同继承局行己、许景衡、刘安宗,刘安上等“永嘉九先生”思想,开永嘉学源先声,此集即其一生著作的汇编,由其门人曹叔远所编辑,前后各有叔远序一篇,正文中诗九卷,文四十二卷,杂文八篇为一卷,《附录》所载为楼钥所撰,《神道碑》、时适所撰《墓志》,蔡幼学所撰《行状》。傅良的学术思想,主要反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