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南宋人。 字宋瑞, 生于公元1236年, 卒于公元1283年。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所处的时代,正是蒙古贵族积极向南宋发动进攻的时代,也是南宋政权极端腐败黑暗的时代。他从小读书,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非凡抱负。一二五六年(宝祐四年)他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就大胆地提出了改革政治、奋发图强的主张。一二五九年(开庆元年),蒙古军队进攻鄂州。南宋的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逃避,他就上书政府,要求杀掉奸臣,並提出了抗敌的方案,但是没有被采纳。 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以後,派大兵向南宋进攻。一二七五年,元军在安徽芜湖大败宋军,顺流东下,逼近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当时掌握南宋政权的谢太后(理宗皇后),急忙颁下哀痛诏书,号召全国各地起兵抗敌。文天祥这时正在做赣州知州,接到朝廷诏令,立即派人到各地招兵买马,组成一支军队。没有粮饷,他就变卖全部家产,充作军费。即于这年八月,带领军队,连夜赶到临安,准备迎击敌人。但这时的南宋政府却已准备向敌人投降了,留文天祥在京城裏,並限制他的活动。 一二七六年一月,元将伯颜带领大军到了离临安衹有三十里的皋亭山,企图不战而灭亡整个南宋,要求南宋政府派宰相出城来谈判。这时,宰相陈宜中已经偷偷地逃到南方去了。文天祥在国家危急的时刻,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奉命到元营议和。他见了伯颜,即严词斥责元统治者的南侵,要求元军首先撤退,然後从长计议。伯颜看到他的态度强硬,就把他扣留起来。 文天祥被扣留以後,元军很快就进驻了临安,宋朝的皇太后、宗室、大官僚等都做了俘虏,被押送到北方去。十多天後,元军又把文天祥押解去大都。中途路过京口(今江苏镇江),他便和同行的人设计乘夜逃走,经过许多艰险,历尽千辛万苦,有如他在《指南录後序》中所指出的:“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这样颠沛流离,辗转逃亡,好容易赶到永嘉(今浙江温州)。 这时陆秀夫、张世杰已拥立盖王赵昰(音是)在福州即位为皇帝,召文天祥前往,任命他为右丞相,不久,又改授枢密使,指挥各路兵马。他和陆、张同心协力,重新组织军队,继续抗元。一二七七年,他进军江西,收复了好几处州县,後来被优势的元军打败。他並不因此气馁,退到广东坚持抵抗。一二七八年,赵昰死了,陆秀夫、张世杰又立其弟赵昺为皇帝,並且把政府迁到厓山(在广东新会县以南海中)。文天祥领兵在广东潮阳一带驻守。不久,元将张弘范领大军攻入广东,在一次战鬥中,文天祥兵败被俘。 他被俘後,张弘范要他写信给保卫厓山的宋将张世杰劝降,遭到他的坚决拒绝。並且将他自己作的一首《过零丁洋》诗写出来给张弘范看,其中最後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看到他的意志坚定,也没有办法再逼迫他。不久,厓山军溃,陆秀夫、张世杰殉国,宋亡。张弘范大会诸将庆功,劝文天祥说:“宋已亡了,你的责任也尽了。要是你能够以事宋的忠心来事元朝,元朝的宰相不是你,还有谁呢·”文天祥仰天痛哭,誓死拒绝。 一二七九年冬,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进了监狱。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地对他进行威胁利诱,要他归降。但是他不畏惧,不动摇,並在狱中写下了许多光辉的诗篇,来表明自己宁死不屈的决心,其中最感人的,就是《正气歌》。他在这首诗中,引述了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来证明正气的不可屈辱,表示了对元朝统治者的蔑视。诗中每一字句,都包含了作者高贵的爱国感情,至今传诵不绝。 一二八三年,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通口南)从容就义。他死後,人们在他的衣带裏,发现他预先写好的绝命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後,庶几无愧。”这简短的几句话,无異于是他最後的自赞,充分表现了他临死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