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 真白先生
本卷(回)字数:4079

真白先生陶君,諱弘景,字通明吳荊州七世孫,丹陽人也。母初娠,夢青龍出懷,並二天人降,手執香爐。覺語左右,言當孕男子,非凡人,多恐無後。及生,標異,幼而聰識,長而博達,因讀神仙傳,有乘雲馭龍之志。年十七,與江斅褚炫劉俊,爲朝「昇明昇明南朝宋順帝年號。凡三年。四友」。仕,曆諸王侍讀。年二十餘,稍服食,後就興世觀孫先生咨稟咨稟,謂請教;稟告。舊題陶潛卿大夫孝傳贊孔子:「游夏之徒,常咨稟焉。」經法,精行道要。殆通幽洞微,轉轉,原作「傳,據雲笈七簽一○七李渤貞白先生傳改。奉朝請,乃拜表解職。答詔優歎,賜與甚厚。公卿祖祖,出行時祭祀路神。史記五宗世家:「行,祖於江陵北門。」司馬貞索隱:「祖者,行神,行而祭之,故曰祖。」引申爲餞行。南朝宋傅亮奉迎大駕道路賦詩:「夙櫂發皇邑,有人祖我舟,餞離不以幣,贈言重琳球。」之於征虜亭征虜亭,亭名。在今江蘇江寧縣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支道林還東,時賢並送於征虜亭。」劉孝標注引丹陽記:「太安中,征虜將軍謝安立此亭,因以爲名。」供帳甚盛,咸云已來,未有斯事。遂入茅山,又得真書。遂登巖告靜,自稱「華陽穩居」,書疏亦以此代姓名。馮夢龍評:士安玄晏稚川抱樸真白華陽穩居,皆代名之表表者。明帝帝,原作「年」,據雲笈七簽改。時,議欲迎往蔣山蔣山,即鍾山。又名紫金山,在江蘇南京東北。󿀆末有秣陵蔣子文逐盜死於此,三國吳孫權爲立廟於鍾山,因改稱蔣山懇辭得止。然敕命餉賚,恒󿀁繁極。乃造三層樓棲止,身居其上,弟子居中,[00494]接賓於下,令一小豎小豎,僮僕。王讜唐語林補遺一:「是日,譚生於宅北樓,唯一小豎在,更無人知者。」傳度而已。潛光隱耀,內修秘密,深誠所詣。遠屬靈人,可謂感而遂通矣。身長七尺八寸,爲性圓通謙謹,心如明鏡,遇物便了。深慕張良之爲人,率性輕虛,飄飄然頗有雲間興。其所通者,皆得於心,非傍識傍識,片面識見。傍,不正。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經所謂誅罰無過,命曰大惑,醫徒執迷,僅肆傍識,縱用獲效,終無了然之語。」所能及。長於詮正謬偽。地理曆算,文不空發,成卽爲體。造渾天儀,轉之,與天相會。其撰真誥隱訣,注老子等書,二百餘卷。至永元元,原作平,據抄本改。永元南朝齊東昏侯年號。三年,深藏向晦。及梁武帝革命,議國號未定,先生乃引諸讖記,讖記,即讖書。󿀆󿀂王莽傳下:「君惠好天文讖記,爲涉言:『星孛掃宮室,劉氏當復興,國師公姓名是也。』」應運之符。又擇交禪交禪,謂帝位禪讓。皇甫謐三都賦序:「言吳蜀以擒滅比亡國,而以交禪比唐虞。」日,靈驗昭著。敕使入山,宣旨酬謝。帝旣早與之交遊,自此後動靜必報。先生旣得秘旨妙訣,以󿀁神丹可成,恒苦無藥,帝給之。又手敕咨迓,先生因畫二牛:一散放於水間;一著金籠,一人執繩,以杖驅之。帝笑曰:「此人無所不作,欲效曳尾龜,曳尾龜,曳尾塗中之龜。常喻甘貧賤而全身者。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詩:「麒麟作脯龍爲醢,何似泥中曳尾龜。」豈可致邪!」其時每有大事,無不已前陳奏,時人謂之「山中宰相。」以大同梁武帝年號,凡十二年。初,獻[00495]二刀,一名「善勝」,一名「成勝」,󿀁佳寶。馮夢龍評:芝田󿀉云:真白居其都山中,常蓄二刀,一名善勝,一名寶勝。往往飛去,入望之,如二條青蛇。梁武初未知道教,先生漸悟之,後詣張天師道裕,建立玄壇玄壇,道觀。高承事物紀原真壇凈社道觀:「周穆王尚神仙,召尹軌杜沖終南山尹真人草樓之所,因號樓觀,蓋道觀之初也隋煬帝改󿀁玄壇,後復曰觀。」三百所,皆先生之資也。「梁」下原有「武」字,按金樓子元帝所撰,據雲笈七簽刪。金樓子:「予於隱士重陶真白,士大夫重周弘正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周顒孫。年十歲,通老子周易,十五補國子生。起家太學博士。累遷國子博士,于士林館講授,聽者傾朝野。博學,善談玄及占候,兼明釋典,當世名僧亦多請質疑滯。侯景建康,附爲太常,掌禮儀。後投元帝,授黃門侍郎,遷左戶尚書,加散騎常侍,校讎秘府圖籍。入,累遷侍中、尚書右僕射。侍東宮講論語孝經。撰有周易講疏等。其於義理,精博無窮,亦一時名士也。」先生嘗作詩云:「夷甫王衍,字夷甫琅邪郡臨沂縣人。西晉重臣,玄學清談領袖。任散誕,散誕,謂放誕不羈;逍遙自在。李頎答高三十五留別便呈於十一詩:「散誕由來自不羈,低頭授職爾何爲?」平叔何晏,字平叔南陽郡宛縣人。魏晉玄學創始者。坐譚空。不信昭陽殿,化作單于宮。」其時人皆談空理,不習武事,侯景之難,亦如所言。先生以大同二年丙辰歲三月壬寅朔十二日癸丑告化,時年八十一,顏色不變,屈伸如常,室中香氣,積日不散。以其月十四日,窆於雷平山,同軒轅之葬衣冠,如子喬之藏劍舄,比於茲日,可得符焉。詔追贈中散大夫,諡「貞白先生」,仍敕舍人監護。馬樞得道傳:「受蓬萊都水監,弟子數百人。有先得道者,唯王遠知陸逸沖桓清遠,嗣先生之德焉。」天寶元年,公元七四二年。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太保,邵陵王蕭綸蕭綸,字世調,小字六真梁武帝第六子。少聰穎,博學,善屬文,尤工尺箋。天監十三年封邵陵郡王󿀁碑銘焉。梁解真中散大夫貞白先生陶隱居碑銘,簡稱解真碑。見茅山志卷廿一。神仙感遇傳抄本作出神仙拾遺[00496]

 

白话译文】陶弘景,字通明,道号真白先生,是吴地荆州牧陶浚的七世孙,丹阳人。他的母亲刚怀上他,就梦见一条青龙在她的怀中,同时有两个神仙从天而降,手里拿着香炉。他母亲睡醒后对旁边的人说怀的一定是个男孩,但不会是凡人,恐怕还是等于没有后代。孩子生下以后,果然和平常人不同,自小就特别聪明,长大后博学多闻,因为读了《神仙传》而萌生了乘龙驾云的志向。先生十七岁时,和江斅、褚炫、刘俊,并称为南朝宋国的“升明四友”。真白先生一开始在齐地做官,给几位王侯当过侍读。二十多岁时,开始服食仙药,后来在兴世观的观主孙先生门下学习道经和法术,研究道学的奥秘,达到了洞察人间一切大小事物的程度,后来先生就上表请求辞去官职。皇帝很惋惜,给了他很多的赏赐准许了他的请求。真白先生辞官返乡,临上路时,三公大臣们在征虏亭为他送行,宴会很丰盛,都说南朝宋、齐以来,从没见君主给臣下这样的赏赐礼遇。真白先生进入茅山修道,又得到了杨主、许迈的真经。于是他登上山峰与人世隔绝,自称“华阳稳居”,写信著书也用“华阳隐居”为代名。到南朝宋明帝时,朝里的人们共同商量打算迎他到蒋山,真白先生再三辞谢才算作罢。但是皇室给他的俸禄和赏赐比以前更丰厚了。于是给他在茅山中建了一座三层楼,真白先生住在上层,中层住弟子,下层会宾客,派了一名小僮给他当传达事情的仆人。从此真白先生更加深居简出,收敛了自己一切外在的神采,专门修炼心性。他修道的一份诚心始终寄托给天上的神灵,上天的神人果然也很赞赏他的坚定志向,真可谓人神相互通达感应了。真白先生身高七尺八寸,性格谦逊豁达,心为明镜般清净,任何事情一眼都能看透。他羡慕敬佩张良的为人,认为张良也是放达飘逸,看破凡俗,颇有云中神仙的气度。真白先生对道木的精通全靠心领神会,不是靠薄人的学识所能达到的。他尤其擅长注解经典,纠正书中的谬误。对于地理、历法、算学等门类的学问也不只停留在论述上,而是联系实际使之能够应用。他制造出表示宇宙星球运行轨迹的“浑天仪”,运转起来和天体的运传完全符合(按“浑天仪”并非陶宏景发明,此处系附会)。他撰写的有关道学研究和修道秘诀的著作,以及注解《老子》的书共有二百多卷。到了永元(南朝齐东皆侯年号)三年时,更加潜心修炼。后来梁武帝谋取皇位后,和大臣们商讨定国号的事,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真白先生就按照各种卦书推算,建议国号定为“梁”,说这个国号上应天运,一定能使国家昌盛。先生又为梁武帝卜算出登基的日子,也十分吉利灵验。梁武帝即位后,派使臣进山,向先生宣读了感谢他辅佐的圣旨。梁武帝早就和真白先生交往,从即位以后,更是有事必然报知先生,一同商议国家大事。先生早就得到了炼制仙丹的秘方,认为仙丹一定可以炼成,但苦于一时找不到炼丹的金、石等药料。梁武帝就供给他需要的药料,梁武帝有一次写了一封亲笔信请真白先生入朝作官,先生就画了两条牛,一条散放在水间自由自在,另一条戴着黄金笼头被人用绳子牵着,用棍子赶着走。梁武帝看后笑道:“这个人真是什么都能干的好人才,但他硬要学乌龟缩头缩脑,谁也没法子让他出山做官。”尽管真白先生不入朝做官,但朝中的每件大事,他都事先向梁武帝陈奏,帮着出主意,所以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梁武帝大同初年,先生献了两口宝刀,一口叫“善胜”,一口叫“成胜”,都很珍贵。梁武帝并不懂道教,先生逐渐启发感悟他,后来梁武帝访问张道裕张天师,建立了道观三百所,这都是先生的意见起了作用。梁武帝曾说过:“隐士中我最看重真白先生,士大夫中我最看重周弘正。周弘正对于治国处世的各种理论也十分精通,也是当代的名士啊!”真白先生曾作过一首诗说:“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信昭阳殿,化作单于宫。”这是先生在告诚当时的官宦大夫们都爱空谈,不注重富国强兵,后来河南王侯景叛变,攻破建康把梁武帝围困在台城最后饿死,这场“侯景之乱”,就验证了真白先生那首诗中的预言。真白先生在梁武帝(中)大同二年(丙辰年)三月十二日癸丑去世,当时八十一岁,死时脸上颜色像活着一样,四肢柔软没有僵硬能屈能伸,室内的香气奸几天不散。三月十四日,在雷平山给他建了衣冠冢(只埋葬他生前的一两件衣物)就像轩辕黄帝埋葬衣冠,子乔埋葬剑和鞋一样,希望在埋葬他的时候,可以看到天上仙人带着符节来接他成仙而去。皇帝下诏,追赐他中散大夫的官职,还追赐他“贞白先生”的庙号,并派人监办他的丧礼。马枢在《得道传》里说,真白先生成仙后被天界任命为蓬莱仙洲的都水监,有好几百弟子。弟子中有些是得道的如王远之、陆逸冲、桓清远等人,都继承了真白先生的高尚的道德节操。唐代天宝元年,唐玄宗追赐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和太子太保,梁郡陵王肖纶为他的墓碑撰写了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