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楚辭集注八卷辨證二卷後語六卷,朱熹離騷,汲取自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洪興祖楚辭補注而撰。以章句興祖補注二書詳於訓詁,未得意旨,乃隱括舊編,定爲此本。成書于慶元五年。嘉定壬申仲秋,在始取遺槁,謄寫成編,又五年,既取郡齋所刊楚辭集注,重加校定,復並刻此書。其子朱在嘉定十年刻印,此本今已失傳。

隨文詮釋,屈原所著二十五篇爲離騷宋玉以下十六篇爲續離騷每章各系以興、比、賦字,多以四句爲一章,先釋詞之音義,再釋章之大意。其訂正舊注之謬誤者,別爲辨證二卷附焉,自爲之序。又刊定晁補之續楚辭變離騷二書,錄荀卿呂大臨凡五十二篇,爲楚辭後語,亦自爲之序。今深習楚辭之最佳善本。藏書家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其書今有成化吳氏刻本,刻本無辨證後語武昌局、蘇州局刻本,皆無後語光緒遵義黎庶昌古逸叢書至正本,今版在蘇州局。

本書以遵義黎氏庶昌古逸叢書至正本影印。

楚辭舊本有東方朔七諫王襃九懷劉向九歎王逸九思本刪九思一篇。是編並削七諫九懷九歎三篇,益以賈誼二賦。陳振孫書錄解題謂以「七諫以下,詞意平緩,意不深切,如無病而呻吟者也」。晁氏續離騷凡二十卷,變楚辭亦二十卷。後語刪爲六卷,去取特嚴。而揚雄反騷舊錄所不取者,乃反收入。自序謂:「欲因反騷而著蘇氏洪氏之貶詞,以明天下之大戒也。」之注離騷以寄意焉,作于其任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或有感于趙汝愚被罷相出朝之時。借注離騷而頌屈原忠君愛國之誠心,以期己增夫三綱五典之重」,寄其忠君愛國眷戀不忘之意。

,字元晦徽州婺源人也。幼穎悟,家學淵源,善書法。臨寫王安石手書幾可亂真,又一度書學曹操,進而轉學鐘繇,行草書改學顏真卿廖景鳳云: 嘗見朱子筆牘數張,蓋法魯公爭座書,即行邊添注,亦復宛然。意致蒼鬱,沉深古雅,有骨有筋有韻。學識淵博,名重當世。承北宋程顥程頤之理學,「敦禮義、厚風俗、劾吏奸、恤民隱。」紹興十八年進士第,主泉州同安簿。登第五十年,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仕於外者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慶元黨禁,誣十罪,詔落職罷祠。後爲重疾所困,於是竭其精力,以研究聖賢之經訓,所著書皆行於世。沒,朝廷以其四書訓說立於學官。平生爲文凡百卷,生徒問答凡八十卷,別錄十卷。多爲後世推崇,宋史有傳。著述甚多: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伊洛淵源錄資治通鑒綱目名臣言行錄詩集傳韓文考異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其後人亦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

 


其他版本
崇文书局汇刻书本(光绪刻)
宋端平刻本
明刻递修本
元至元二年建安傅子安刻本
明书林魏氏仁实堂刻本
明万历二十五年吉府刻本
明胡尧元刻本
宋刻本
明成化十年何乔新序刻本
元至元二年建安虞信亨宅刻本
清康熙间内府抄本
明万历间杨鹤刻本
清宣统三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
明正德十四年沈圻刻本
洪氏唐石经馆丛书本(光绪印)
明万历间朱崇沐刻本
元天历三年陈忠甫宅刻本
宋刻本
西京清麓丛书本(光绪刻)
传抄明本
明万历元年闽建书林陈氏积善堂刻三十五年陈氏奇泉子印本(刻京本三闾大夫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注解后语六卷)
元刻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清光绪八年江苏书局刻本
明成化十一年吴原明刻本
宋嘉定四年同安郡斋刻本
明刻本
猜你喜欢
楚辞集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