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南朝梁顧野王撰,孫強增字,陳彭年等重修。爲考證六書八體殊形、字各而訓同、文均而釋異之象,野王玉篇,其自敍曰: 六書八體,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訓同,或文均而釋異,百家所談,差互不少。字書卷軸,舛錯尤多,難用尋求易生疑惑。猥承明命預纘過庭,總會眾篇,校讎群籍,以成一家之玉篇制,文字之訓以備。野王綜合群書網羅諸家學說從而澄清是非糾正錯誤,是繼說文後按漢字楷書形體編排之重要字典。

成書于梁武帝大同九年原本收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七個,每字下先注反切再引群書訓詁解說頗詳。對字形注重篆隸之變遷。釋字以音義爲主詞義不明時亦有野王按語。異體字附於後注明另見。然原本已佚留世僅若干殘卷故于唐宋間多番修訂、增補。現存爲上元元年富春孫強增字減注本。大中祥符六年陳彭年吳銳邱雍等又據孫強本重修改名大廣益會玉篇即所謂今本玉篇

今本玉篇,流布甚廣,增字頗多。凡三十卷,收字二萬二千餘,分爲五百四十二部論文關聯爲原則,几以字義相關爲先後。每字下先以反切釋音,後解釋字義,偶亦引有書證或典籍之詁訓以釋義,並將部分字之古體、異體附於釋義之後。

卷末所附沙門神珙五音聲論四聲五音九弄反紐圖,爲言等韻者所祖。近時休寧戴氏聲韻考,力辯反切始孫炎,不始神珙,其說良是。至謂以前無字母之說,神珙字母乃剽竊儒書而托詞出於西域,則殊不然。考隋書經籍志稱:「婆羅門書以十四音貫一切字,漢明帝時與佛經同入中國。」則遠在孫炎前。又釋藏譯經字母,自伽婆羅以下,可考者尚十二家,亦遠在神珙前。葢反切生於雙聲,雙聲生於字母。此同出於喉吻之自然,華不異梵,梵不異華者也。中國以雙聲取反切,西域以字母統雙聲。此各得於聰明之自悟,華不襲梵,梵不襲華者也。稽其源流,具有端緒。特神珙以前,自行於彼教。神珙以後,始流入中國之韻書。亦如利瑪竇後,推步測驗參用西法耳,豈可謂歐羅巴書全剽竊洛下、鮮于之舊術哉?戴氏不究其本,徒知神珙元和以後,遂據其末而與之爭,欲以求勝於彼教。不知聲音之學,西域實爲專門。儒之勝於釋者,別自有在,不必爭之於此也。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刻本影印。

今世所行凡三本。一爲張士俊所刊,前有野王一篇,一篇,後有神珙反紐圖分毫字樣朱彝尊序之,稱上元本。一爲曹寅所刊,與本一字無異,惟前多大中祥符勅牒一道,稱重修本。一爲內府所刊,字數與二本同,而每部之中,次序不同,注文稍略,亦稱大中祥符重修本。

是宋時玉篇,原有二本。彭年進書表稱:「肅奉詔條,俾從詳閱,訛謬者悉加刊定,敷淺者仍事討論。」其勅牒後所列字數稱:「舊一十五萬八千六百四十一言,新五萬一千一百二十九言,新、舊總二十萬九千七百七十言,注四十萬七千五百有三十字。」是彭年等大有增刪,已非孫強之舊,故內府本及本均稱重修本。旣與本同,則亦重修本矣。乃刪去重修之牒,詭稱上元本,而大中祥符所改大廣益會之名及卷首所列字數,仍未及削改,可謂拙於作僞。彝尊乃謂勝於今行大廣益本,殆亦未見所刊,而以意漫書歟?陸友研北雜誌稱:「顧野王玉篇惟越本最善,末題會稽吳氏三一孃寫,楷法殊精。」又考永樂大典,每字之下皆引顧野王玉篇云云,又引重修玉篇云云,二書並列。是上元本猶在,而其「篇」字韻中所載玉篇全部,乃仍收大廣益會本,而不收上元舊本,顧原帙,遂不可考。殆以重修本注文較繁,故以多爲貴耶?當時編纂之無識,此亦一端矣。

現存中外版本六十有二種本兩種即十行本及十一行本十行本爲刊本之源十一行本則爲元明刊本之源。本十二種有圓沙書院系、至正丙申系、建安蔡氏系、內閣文庫十二行系。本十七種即與圓沙書院本系統相傳承之初刊本、建安朱氏耕書堂本等至正丙申本系統相傳承之吳勉學師古齋本、建安鄭氏宗文堂刊本建安蔡氏本系統相傳承之永樂甲午廣勤書堂本、宣德辛亥江書堂本。本十三種爲曹寅刊本及澤存堂刊本兩系。和刻本共十八種五山本爲最早。

野王希馮吳郡吳今江蘇吳縣人。博學經史擅於文字音義。原名顧體倫,因仰慕西漢馮野王,故更名。居於亭林,人稱顧亭林。曆梁武帝大同四年太學博士、國子博士、黃門侍郎、光祿大夫,博通經史,擅長丹青,著述頗豐,有玉篇輿地志符瑞圖顧氏譜傳分野樞要玄象表及志怪小說續洞冥記等;另撰通史要略國史紀傳,未竟而卒。太建十三年卒,詔贈秘書監、右衛將軍。後代顧炎武,號亭林,亦稱顧亭林,以期追慕先人之意也。

處士。隱居會稽山。將玉篇增爲三十卷,高宗上元元年成書,士稱上元本。

 


牌记

1120200035-17 - 00001.jpg

其他版本
曹栋亭五种本(康熙刻)
清道光三十年新化邓显鹤东山精舍仿宋刻本
元刻本
四库全书本
元至正十六年翠岩精舍刻本
明初刻黑口本
清雍正十三年新安汪氏刻明善堂印本
明宣德六年清江书堂刻本
古经解汇函本(同治刻、光绪石印、光绪刻,小学汇函)
明初建刻黑口本
明司礼监刻本
元至正二十六年南山书院刻本
泽存堂五种本(康熙刻、光绪石印)
清廖廷相等刻本
元刻本
明建安郑氏宗文堂刻本
明覆刻司礼监本
猜你喜欢
千字文释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