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韓詩外傳韓嬰撰。漢書藝文志載有韓故三十六卷,韓內傳四卷,韓外傳六卷,韓說四十一卷,皆佚。惟韓詩外傳尚存,然自隋志後多出四卷,當爲後人析之者。其書雜引古事古語證以詩詞,與經義不相比附,故曰外傳。所采多傳說故事,與周秦諸子相出入。班固論三家之詩,稱其或取春秋,采雜說,咸非其本義,殆即指此。是書每條之後嘗引詩詞,王世貞因稱「外傳引詩以證事,非引事以明詩。」其說甚確。想內傳解詩之說已亡,外傳徒以故事存。因時在毛萇前,遂列爲古代說詩之冠。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沈氏野竹齋刻本影印。

外傳,皆斷章取義,觸類引伸,與本意相徑庭。內所述多典故,爲劉向說苑新序列女傳所採錄;趙曄吳越春秋亦采其有關吳越典故。說苑等書已開古小說先聲,是書則是銜接先秦諸子寓言、史傳故事及說苑等書單則故事之間一個環節。如阿谷處女一事,洪邁容齋隨筆已議之。他如稱彭祖名並堯禹,稱長生乆視,稱天變不足畏,稱用干戚、舜兼二女爲非,稱荆蒯芮僕不恒其德,語皆有疵。謂柳下惠殺身以成信,謂孔子稱御說恤民,謂生於鳴條一章爲孔子語,謂輪扁對楚成王,謂冉有吳楚燕代伐秦王,皆非事實。顏淵子貢子路言志事,與申鳴白公之難事,一條而先後重見,亦失簡汏。然其中繭絲卵雛之喻,董仲舒取之爲繁露,君羣王往之訓,班固取之爲白虎通義,精理名言亦徃徃而有,不必盡以訓詁繩也。

人。文帝時爲博士,景帝時官至常山太傅。武帝時,與董仲舒辯論,不爲所屈。治兼治,其詩語與大不相同,推測之意,雜引春秋或古事,與經義不相比附,與周秦諸子相出入,皆引以證事,而非引事以明

 


其他版本
明刻本
清乾隆十七年张晋康重刻海虞毛氏本
增订汉魏丛书本(乾隆刻、光绪刻、宣统石印)
明嘉靖十八年薛来芙蓉泉书屋刻本
格致丛书本(万历刻)
崇文书局汇刻书本(光绪刻)
广汉魏丛书本(万历刻)
清嘉庆六年刻本
日本翻刻明嘉靖间薛来芙蓉泉书屋刻本
古经解汇函本(同治刻、光绪刻、光绪石印)
学津讨原本(嘉庆刻、民国影印)
津逮秘书本
清道光间刻本
醉经堂抄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明末刻本
明嘉靖十四年苏献可通津草堂刻十七年林应麒重修本
快阁藏书本(天启刻)
古名儒毛诗解十六种本(万历刻)
清嘉庆二年刻本
宝历九年刻本
清抄本
明嘉靖十四年苏献可通津草堂刻本
明嘉靖二十五年舒良材刻本
广汉魏丛书本(嘉庆刻)
清嘉庆四年薛氏味经堂刻本
元至正十五年嘉兴路儒学刻明修本
汉魏丛书本(万历刻)
秘书九种本(万历拥万堂刻)
明铜活字印本
明嘉靖间沈辨之野竹斋刻本
猜你喜欢
附释音毛诗注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