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呂氏春秋十六卷,呂不韋撰,高誘注。因书中「十二纪」依春秋按四季编排,故称吕氏春秋;又因书中有「八览」,吕览。以道家為主,儒家為輔,兼采墨、法、名、農各學派學說,集先秦諸子百家之大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是先秦戰國末政治理論散文彙編,先秦典籍中唯一可知確切寫作年代之書。完成于秦王政六年,為相國呂不韋主持,召集門客各派學者集合百家九流之說編纂而成,內容駁雜,以為可以備論天地古今萬物之理,號曰呂氏春秋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

內容涉及甚廣,以道家黃老思想為主,兼收儒、名、法、墨、農和陰陽各先秦諸子百家言論,是雜家代表作,亦是中國古代類書起源。全書共分十二紀、八覽、六論三大部分。每篇又有諸子篇。十二紀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每紀有紀首一篇和論文四篇共五篇,十二紀共計六十子篇。八覽各覽有論文八篇,有始覽缺一篇,共計六十三子篇。六論每論有六篇,共計三十六子篇。加十二紀末序意一篇,全書計有子篇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言。

此為四部叢刊景印宋邦乂等刻本。呂氏春秋現存最早版本是至正年間嘉興路儒學刊本。代有弘治十一年李瀚刻本,嘉靖七年許宗魯刻本,萬曆己卯張登雲校本,薑璧重刻本,萬曆年間宋邦乂等校本,宋啟明刻本,萬曆丙申劉如寵刻本,乙巳汪一鸞刻本,庚申淩稚隆套印本等。乾隆年間有靈岩山館畢沅校正本,諸子集成東漢高誘呂氏春秋注畢沅呂氏春秋新校正梁玉繩呂子校補續補。近人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近人蔣維喬等撰呂氏春秋匯校。今人張雙棣等著呂氏春秋譯注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曰:舊本題呂不韋撰,考史記文信侯列傳,實其賓客之所集也。太史公自序又稱不韋,世傳呂覽。考序意篇,稱維八年,歲在灘,是時不韋未遷,故自高誘以下,皆不用後說,蓋史駁文耳。漢書藝文志呂氏春秋二十六篇。今本凡十二紀,八覽,六論。紀所統子目六十一,覽所統子目六十三,論所統子目三十六,實一百六十篇。漢志蓋舉其綱也。其十二紀,卽禮記之月令。顧以十二月割爲十二篇,每篇之後,各間他文四篇。惟夏令多言樂,秋令多言兵,似乎有義,其餘則絕不可曉,先儒無說,莫之詳矣。又每紀皆附四篇,而季冬紀獨五篇。末一篇標識年月,題曰序意,爲十二紀之總論。殆所謂紀者猶內篇,而覽與論者爲外篇、雜篇歟?劉知幾史通內外篇,而自序一篇亦在內篇之末,外篇之前,蓋其例也。不韋固小人,而是書較諸子之言獨爲醇正大。大抵以儒爲主而參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與孔子曾子之言。其他如論音則引樂記,論鑄劍則引考工記,雖不著篇名,而其文可案。所引之言,皆不取其放誕恣肆者。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而縱橫之術,刑名之說,一無及焉。其持論頗爲不苟。論者鄙其爲人,因不甚重其書,非公論也。自以來,注者惟高誘一家,訓詁簡質。於引證顛舛之處,如制樂篇稱成湯之時生於庭,則據書序以駁之;稱南子釐夫人,則據論語左傳以駁之;稱西門豹魏襄王時,則據魏世家孟子以駁之;稱晉襄公陸渾,稱楚成王晉文公,則皆據左傳以駁之;稱顏闔魯莊公,則據魯世家以駁之;稱立公子黚,則據左傳衛世家以駁之;皆不蹈注家附會之失。然如稱魏文侯齊侯,獻之天子,傳無其事,不知何以不糾。其謂梅伯鬼侯之女好,妲己以爲不好,因而見醢,謂白乙丙孟明蹇叔子,謂寧戚扣角所歌乃碩鼠之詩,謂公孫龍人,並不著所出,亦不知其何所據。又共伯得乎共首張毅單豹事,均出莊子,乃於共伯事則曰不知其出何書,於張毅單豹事則引班固幽通賦,竟未見漆園之書,亦爲可異。若其注五世之廟曰逸書,則梅賾僞本尚未出。引詩庶姜孽孽作䡾䡾,鼉鼓逢逢作韸韸,則經師異本。均不足爲失也。

呂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南」人,初為大商人,後成相,封文信侯,在為相十三年。執政時曾攻取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助秦王政兼併六國。後因嫪毐叛亂事受牽連,被免相邦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下令將其流放至「今四川」,不韋憂懼交加,於是在三川郡「今河南洛陽」自鴆而亡。

高誘東漢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市」人。少受學于同縣盧植建安十年任司空掾,旋任東郡濮陽「今屬河北」令,後遷監河東。所著有孟子章句「今佚」、孝經注「今佚」、戰國策注「今殘」及淮南子注「今與許慎注相雜」、呂氏春秋注等。

寅虎年鵬為文化僅識

其他版本
子书百家本(光绪刻、民国石印)
明万历三十三年汪一鸾刻本
清光绪二十三年新化三味书局刻本
明万历二十四年刘如宠刻本
明嘉靖七年许宗鲁刻本
明万历七年维扬资政左室刻本
明万历七年张登云刻本
明万历间宋邦又等校刻本
明童敬峰刻本
清光绪二十三年上海图书集成局铅印本
元至正嘉兴路儒学刻本
明万历间刻本
元刻本
明刻本
明黄之寀刻本
明德书堂刻本
元至正嘉兴路儒学刻明修本
明末黄甫龙、沈兆廷刻本
明万历七年虞德烨等刻蓝印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明万历七年虞德烨等刻本
二十子全书本(万历吴勉学刻)
明末刻本
明弘治十一年李瀚刻本
明末朱梦龙刻本
猜你喜欢
颜氏家训
菜根谭
容斋随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