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又名北魏書,一百三十卷。北齊魏收撰。北齊天保五年十一月成書。載北魏登國元年至東魏武定八年,共一百六十餘年史事。魏書成,衆口沸騰,斥爲「穢史」。此後魏書三次修訂,方成定體。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公論焉。魏收原撰一百三十卷,後有散佚,至北宋,缺三十九卷。經劉邠劉恕安燾范祖禹等檢校,參考魏澹魏書李延壽北史張太素後魏書高峻高氏小史修文殿御覽等,補充完整,仍爲一百三十卷。有帝紀十二篇十四卷,列傳九十二篇九十六卷,志十篇二十卷。

本書以百衲本二十四史本校對注入專名符以區別人名、地名、年號、朝代、作者。校勘參考中華書局一九七四年版魏書。

帝紀爲:序紀一卷、太祖道武帝紀一卷、太宗明元帝紀一卷、世祖太武帝紀二卷、恭宗景穆帝紀一卷、高宗文成帝紀一卷、顯祖獻文帝紀一卷、高祖孝文帝紀二卷、世宗宣武帝紀一卷、肅宗孝明帝紀一卷、敬宗孝莊帝紀一卷、前廢帝、後廢帝、出帝紀一卷、孝靜帝紀一卷。帝紀始自鮮卑拓跋部落,至西晉代國,再至十六國代國覆滅,道武帝拓跋珪北魏孝文帝遷都改制,北魏東魏西魏,直至東晉亡。十二篇帝紀載十四帝,太武帝拓跋燾孝文帝元宏分上下兩篇,如世祖太武帝紀載:「世祖聰明雄斷,威靈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出,周旋險夷。掃統萬,平秦隴,翦遼海,湯河源,南夷荷擔,北蠕削跡,廊定四表,混一戎華,其爲功大矣」。言太武帝統一北方之功。又如高祖孝文帝紀載:「癸丑,詔定考課,明黜陟」,言孝文帝整頓吏治,「遣使與州郡宣行條制,隱口漏丁,即聽附實。若朋附豪勢,陵抑孤弱,罪有常刑。」言定都洛陽,「詔遷之民,死葬南,不得還北。於是人南遷者,悉爲河南洛陽人。」並於二十年春「詔改姓爲元氏。」言拓跋部行化。帝紀特立序紀,追述鮮卑拓跋部先世二十八君,論曰:「帝王之興也,必有積德累功博利,有魏奄跡幽方,世居君長,淳化育民,與時無競」;「昭成以雄傑之姿,包君子之置,征伐四克,威被荒遐,乃立號改都,恢隆大業,」「其原因有由矣」。列傳九十二篇分凡十六卷。前十篇傳,載皇后與諸王。後第八十三篇起,載十六國南朝。稱東晉爲「僭晉」,爲「島夷。」類傳名目較多,前史所有,大多固備。酈道元載于酷吏傳,傳文敘政事較詳,記著書原委較略。南北朝諸史列傳多用附見法。十志二十卷,以食貨志官氏志釋老志居首。食貨志記「均田制」,如太和九年,頒均田令,十五歲以上「男子受露田十畝,桑田二十畝,婦人受露田二十畝。」官氏志,他史稱職官志百官志魏收稱「官氏」,因不僅載官制,亦有拓跋姓氏之變化。釋老志本書獨有。鑒於佛、道盛行,本志載佛教徒東來,中國佛教徒西去,及佛經翻譯、佛像建造等,可謂中國宗教小史。魏書十志疏略,楊守敬批評地形志曰「貌似高古,然有詳所不當詳,略所不當略者」。魏書北宋初刻,南宋紹興十四年翻刻,均未流傳。今最早刻本爲南宋翻刻本,有補版,即「三朝本」。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生於北魏正始二年,卒于北齊武平三年,巨鹿曲陽人,今河北晉縣西。魏收曆仕北魏北齊北魏時,初爲太學博士、記室參軍、郎中,二十六歲,爲中書侍郎,始典起居注,並修國史。在北齊,官至中書令兼著作郎。天保二年,北齊文宣帝高洋魏收魏史,置修史局,由太保、錄尚書事高隆之臨修,房延祐等六人先後附之。初鄧淵代記十餘卷,後崔浩高允等編魏史,均用編年體。後李彪參修,始改爲紀傳體。再後刑巒崔鴻高祖世宗肅宗三朝起居注。魏收據以上史料,於天保五年成書。除魏書外,著有南守賦懷離賦枕中篇皇居新殿台賦等。其中僅枕中篇尚存。又有文集七十卷,已佚。張溥曾輯有魏特進集一卷。

其他版本
宋刻宋元明递修本
二十一史本南监本北监本
二十四史本(五省官书局本)
重刊二十四史本
宋刻宋元递修公文纸印本
十七史本
猜你喜欢
后汉书
南齐书
唐书
周书
评论
xkelf
删除
2022-08-16 16:08

有人论此为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