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人物志三卷,三國魏劉邵撰,西涼劉昞注。凡十二篇,自隋書經籍志以下皆列于「名家類」,四庫全書則歸入子部、雜家類一。約成書于曹魏明帝時。劉劭言「夫聖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知人誠智,則眾材得其序而庶績之業興矣。」故著此書。呈現魏晉時人物品鑒理論,為魏晉玄學中重要面向。以儒家思想為主,兼采道、法、名各家學說,對人之本性、道德、才能、性格以及識別、選取、任用人才之理論及方法作全面評論。主「中庸至德」之張,善不伐大,貴不自矜,要求「考課核實」,是人盡其才。適應末、初從中央到地方察舉用人和品鑒人才之需,對魏晉名理玄談之風頗有影響。十六國劉昞為之作注,重在「疏通大義,不沾沾於訓詁,文詞簡括」。

此為四部叢刊景印正德刻本。人物志流傳既久,傳本頗多謬誤。萬曆甲申河間劉用霖隆慶壬申本舊版合官私書校之,去其重複,成為定本。今有漢魏叢書本明萬曆劉氏刊本四庫全書本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曰:撰。孔才邯鄲人。黃初中官散騎常侍。正始中賜爵關內侯。事迹具三國志本傳。別本或作劉劭,或作劉邵。此書未有跋云,據今官書,魏志作勉劭之劭,從力。他本或從邑者,邑之名。按字書,此二訓外別無他釋,然俱不協孔才之義。說文則爲,音同上,但召旁從卩耳,訓高也,李舟切韻訓美也。高美又與孔才義符。揚子法言曰,周公之才之是也。所辨精核,今從之。其注所作。延明燉煌人。舊本名上結銜題涼儒林祭酒。李暠時嘗授是官。然十六國春秋稱,沮渠蒙遜酒泉,授秘書郎,專管注記。魏太武時又授樂平從事中郎。則歷事三主,惟署涼官者誤矣。書凡十二篇,首尾完具。晁公武讀書志作十六篇,疑傳寫之誤。其書主於論辨人才,以外見之符,驗內藏之器,分別流品,研析疑似,故隋志以下皆著錄於名家。然所言究悉物情,而精核近理。視尹文之說兼陳公孫龍之說惟析堅白同異者,迥乎不同。蓋其學雖近乎名家,其理則弗乖於儒者也。注不涉訓詁,惟疏通大意,而文詞簡古,猶有之遺。漢魏叢書所載,惟每篇之首存其解題十六字,且以卷首阮逸之序,訛題人,殊爲疏舛。此本爲萬歷甲申河間劉用霖所刊,蓋用隆慶壬申鄭旻板而修之,猶古本云

劉邵,字孔才曹魏廣平郡邯鄲「今位於河北省邯鄲市」人,生於漢靈帝建寧年間,卒于魏齊王正始年間。漢獻帝時入仕,初為廣平吏,曆官太子舍人、秘書郎等。朝之後,曾擔任尚書郎、散騎侍郎、陳留太守等。後曾受爵「關內侯」,後則追贈光祿勳。學問詳博,通覽群書,曾經執經講學。其學雜取儒名法道諸家,並曾受詔作皇覽。凡所撰述,有百餘篇之多,而以人物志最著名。

劉昞,字延明。父劉寶,字子珪,以儒學稱。年十四就博士郭瑀學。後隱居酒泉,不應州郡之命,弟子受業者五百餘人。李暠私署,征為儒林祭酒、從事中郎。以三史文繁,著略記百三十篇、八十四卷,涼書十卷,敦煌實錄二十卷,方言三卷,靖恭堂銘一卷,注周韓子人物志黃石公三略,並行於世。

寅虎年鵬為文化僅識

其他版本
清乾隆九年彭家屏刻宝几楼本
汉魏丛书本(万历刻)
玲珑山馆丛书本(光绪刻)
明抄本
增订汉魏丛书本(乾隆刻、光绪刻、宣统石印)
明隆庆六年梁梦龙刻本
守山阁丛书本(道光刻、光绪影印、民国影印)
清宣统三年上海大通书局石印本
畿辅丛书本(光绪刻)
抄本
两京遗编本(万历刻)
明末刻评默本
明嘉靖八年顾定芳刻本
墨海金壶本(嘉庆刻、博古斋影印)
清乾隆十二年彭氏宝几楼刻本
唐汉魏丛书本(嘉庆刻)
明万历五年李茼刻本
明刻本
广汉魏丛书本(万历刻、嘉庆刻)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清初刻本
猜你喜欢
颜氏家训
菜根谭
容斋随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