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春秋繁露西漢董仲舒撰。漢書董仲舒傳曰:「仲舒所著,皆明經術之意,及上疏條教,凡百二十篇。而說春秋事得失,聞舉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屬,復數十篇,十餘萬言,皆傳於後世」。後人將「論春秋事得失」蕃露玉杯竹林之屬數十篇編輯成書,並以蕃露之篇名爲書名,是爲春秋繁露。繁或作蕃,葢古字相通。其立名之義不可解。中興館閣書目謂繁露冕之所垂,有聯貫之象。春秋比事屬辭,立名或取諸此。亦以意爲說也。所載皆言經義,且皆與公羊傳合。以儒學爲主,雜以陰陽家之學,並旁采道、法、墨、名諸家思想,發揮春秋公羊傳之微言大義,成 「天人感應」目的論,繼而提出「王者承天意以從事」,確立「君權神授」論。

是書凡八十二篇,自朝以降即闕文三篇,實存七十九篇「第三十九、四十、五十四三篇缺佚」。隋書經籍志著錄該書十七卷,崇文總目著錄其十七卷、八十二篇。此書篇名與漢書藝文志漢書董仲舒傳之記載不盡相同;漢書藝文志只言公羊董仲舒治獄十六篇;漢書董仲舒傳所載「玉杯蕃露清明竹林皆爲所著書名,數十篇,十餘萬言」,今存玉杯竹林則爲春秋繁露中之篇名。因而後人疑其不盡出董仲舒一人之手。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武英殿聚珍版刻本」影印。

仲舒本傳,繁露玉杯竹林皆所著書名,而今本玉杯竹林乃在此書之中,故崇文總目頗疑之,而程大昌攻之尤力。今觀其文,雖未必全出仲舒,然中多根極理要之言,非後人所能依託也。是書代已有四本,多寡不同。至樓鑰所校,乃爲定本。本原闕三篇,人重刻,又闕第五十五篇及第五十六篇首三百九十八字,第七十五篇中一百七十九字,第四十八篇中二十四字,又第二十五篇顛倒一頁,遂不可讀。其餘訛脫,不可勝舉。葢海內藏書之家,不見完本三四百年於茲矣。今以永樂大典所存樓鑰本詳爲勘訂,凡補一千一百二十一字,刪一百二十一字,改定一千八百二十九字。神明煥然,頓還舊笈。雖曰習見之書,實則絕無僅有之本也。中國現存最早版本,是南宋嘉定四年江右計台刻本,現藏於北京圖書館。今本乃樓鑰之校本。此書注本繁多,蘇輿春秋繁露義證最爲詳盡,其版本有永樂大典所載本,蘭雪堂活字本,盧文弨抱經堂校刊本。

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時爲博士。爲人廉直,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仲舒治國,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仲舒滅學之後,六經離析,下帷發憤,潛心大業,令後學者有所統壹,爲群儒首。劉向謂:「董仲舒有王佐之材,雖亡以加,之屬,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其他版本
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
广汉魏丛书本(万历刻)
崇文书局汇刻书本(光绪刻)
明刻本
明有嘉堂抄本
增订汉魏丛书本(乾隆刻、光绪刻、宣统石印)
清光绪二十三年新化三味书屋刻本
民国元年鄂官书处刻本
明嘉靖三十三年周采刻本
明刻本
明刻本
清影抄正德十一年华坚兰雪堂铜活字印本
宋嘉定四年江右计台刻本
清刻本
清抄本(单丕校)
明抄本(冒广生校并跋)
汉魏丛书本(万历刻)
两京遗编本(万历刻、民国影印)
明刻本
明刻本
清抄本(清佚名录清卢文弨校)
明正德十一年华坚兰雪堂铜活字印本
明末刻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四库全书荟要本(乾隆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