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亭林先生余集「亭林餘集」一卷,顧炎武撰。收文十六篇,蒯光典亭林餘集跋曰:「右亭林先生餘集一冊,乃乾隆長洲彭進士紹升得其原稿刊行者也。迄今百餘年,印本日稀。」炎武著述甚富,而文集卷帙無多,蓋其一生恥為文人,非有裨明道淑世,或攸關國計民生者,皆不徒作。亭林文集六卷,顧氏門生潘耒首刊於康熙間。因顧氏詩文多犯諱,故刊刻時多有刪減。乾隆間,彭紹升昆山書肆購得亭林文集抄本,比刊本多十餘篇,編為亭林餘集,一卷,刊刻行世。光緒初年,蕭穆為兩湖書院監督蒯光典校刻亭林餘集,並代為作跋。以已藏海昌陳其昌本「陳本為黃府次歐陽山館舊抄本之過錄本」為底本,參校刻本、刻本。以抄本為主,抄本間有脫訛,仍以刻本諟正之。又輯得顧氏與陸桴亭一劄,亦補入亭林餘集

此為四部叢刊景印誦芬樓刻本。光緒合肥蒯氏餘集一卷,後光緒三十二年匯印。光緒二十五年梁鼎芬輯刊端溪叢書本、三十年會稽董氏山隱居校刊巾箱本,均收餘集華忱之整理顧亭林詩文集中華書局一九五九年版,亭林餘集蒯光典重刻本為底本,以傅增湘手抄本參校。

炎武本名繼坤,改名,字忠清。南都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俑,學者尊稱亭林先生,南直隸昆山人。顧亭林學開山第一人,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初三大儒。炎武生,少落落有大志,不與人苟同,耿介絕俗。最與裏中歸莊相善,共遊複社。於書無所不窺,尤留心經世之學。其時四國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敗壞。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並參加昆山義軍,幸而得脫。後漫遊南北,屢明陵,卒于曲沃

康熙舉鴻博,拒不就。炎武其學以博學于文,行己有恥主,合學與行、治學與一。最精韻學,能據遺經以珔六朝唐人之失,據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欲追複三代以來之音,分部正帙而究其所以不同,以知古今音學之變。性喜金石之文,晚益篤志六經,稽古所得,隨時劄記,作日知錄三十卷,尤為炎武終身精詣之書,凡經史之粹言具在。國朝稱學有根柢者,以炎武最。朱彝尊詩曰:詩無長語,事必精當;詞必古雅,抒山長老所雲清景當中,天地秋色,庶幾似之。」著有天下郡國利病書一百二十卷,肇域志一卷,音論三卷,詩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正韻二十卷,日知錄三十卷,古音表二卷,韻補正一卷,金石文字記求古錄杜解補正二十一史年表歷代帝王宅京記營平二州地名記昌平山水記山東考古錄京東考古錄譎觚菰中隨筆亭林文集詩集傳於世。

癸卯年鵬為文化僅識


牌记

00001.jpg

其他版本
清光绪二年诵芬楼刻本(亭林余集)
清刻本
猜你喜欢
梅花百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