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诗类
附释音毛诗注疏二十卷
万历北监刻十三经注疏本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疏。爲唐官修五經正義之一。漢初說詩四家:魯、齊、韓、毛。前三家爲今文說,後皆亡佚;毛詩爲古文說,獨存於世。傳孔子刪詩,授卜商,商五傳至荀子,荀子授魯國毛亨,毛亨作訓詁傳以授從子毛萇。時稱亨爲大毛公,萇爲小毛公,毛詩即指大毛公所傳,承孔子之說,以作教化之用,亦稱詩之風、大雅、小雅、頌爲「四始」,稱風、雅、頌、比、興、賦爲詩之「六義」。漢末至六朝,論毛詩者不一,鄭箋最著。唐
经部·孝经类
孝经注疏九卷
明万历北监刻十三经注疏本
亦稱孝經正義。唐玄宗李隆基注,宋邢昺疏。唐會要載開元十年與天寶二年,玄宗兩次注孝經,頒天下。唐書元行沖傳載,唐玄宗自注孝經,詔元行沖爲疏,立於學官。宋咸平中,邢昺奉詔疏孝經,即據元行沖本爲藍本。書前有唐玄宗序稱:「近觀孝經舊注,踳駁尤甚,至於跡相祖述,殆且百家。業擅專門,猶將十室。希升堂者,必自開戶牖;攀逸駕者,必騁殊軌轍,是以道隱小成,言隱浮偽。且傳以通經爲義,義以必當爲主。至當歸一,精義無二。
经部·小学类
千字文释义一卷
清歙西徐士业校刻本
千字文,南朝梁周興嗣編纂。全書兩萬一千字,共二百五十句,四字一句;四句一組,兩組一韻,前後貫通,互不重復。涉及天文、地理、歷史、農工、園藝、飲食、起居、修身、養性、綱常、禮教。本書以清歙西徐士業校刻本校對,注入專名符以區別人名、地名、年號、朝代、作者。此清歙西徐士業校刻本,題曰「汪嘯尹先生纂輯,孫謙益先生參注,江都葉敬義方氏書本文,歙西徐士業建勲氏校刊」,大字精寫,蓋刊刻於清末。此千字文釋義由清汪
经部·易类
周易传义附录十四卷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宋董楷撰。楷字正叔,台州臨海人。寶祐四年進士。官至吏部郎中。其學出於陳器之,器之出於朱子。故其說易,惟以洛、閩爲宗。是編
经部·易类
易图说三卷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宋吳仁傑撰。仁傑字斗南,崑山人。宋史藝文志載仁傑古周易十二卷,易圖說三卷,集古易一卷。今古周易世罕傳本,僅永樂大典尚有全
经部·易类
大易择言三十六卷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國朝程廷祚撰。廷祚字綿莊,號青溪,上元人。是編因桐城方苞緒論,以六條編纂諸家之說。一曰正義,諸說當於經義者也。二曰辨正,
经部·书类
融堂书解二十卷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宋錢時撰。時字子是,淳安人。受學於楊簡。嘉熙中,以丞相喬行簡薦,授秘閣校勘,遷史館檢閱。案時兩漢筆記之前載有尚書省劄,列
经部·易类
田间易学十二卷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國朝錢澄之撰。澄之原名秉鐙,字飲光,自號田間老人,桐城人。家世學易,又嘗問易於黃道周。初撰一書曰易見,因避兵閩地,失其本
经部·易类
周易述二十三卷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國朝惠棟撰,棟字定宇,號松崖,元和人。其書主發揮漢儒之學,以荀爽、虞翻爲主,而參以鄭玄、宋咸、干寶諸家之說,融會其義,自
经部·易类
子夏易传(稽古堂订正子夏易传)十一卷
四库全书本
舊本題「卜子夏撰」。案說易之家,最古者莫若是書。其僞中生僞,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是書。唐會要載開元七年詔:「子夏易傳
经部·易类
读易日钞八卷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國朝張烈撰。烈字武承,大興人。康熙庚戌進士。授內閣中書。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改翰林院編修。歷官左春坊左贊善。是書一以朱子本
经部·易类
易图通变五卷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宋雷思齊撰。思齊字齊賢,臨川人。宋亡之後,棄儒服爲道士,居烏石觀。後終於廣信。事迹具袁桷所撰墓誌銘。是編前有揭徯斯序,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