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
礼类
书类
孝经类
总类
小学类
乐类
群经总义类
四书类
易类
诗类
春秋类
尔雅类
谱牒类
总类
方志类
编年类
传记类
地理类
金石考古类
纪事本末类
诏令奏议类
史钞类
政书类
纪传类
史表类
杂史类
史评类
时令类
目录类
杂家类
释家类
总类
医家类
小说类
儒家类
艺术类
兵家类
天文算法类
类书类
新学类
法家类
诸教类
谱录类
术数类
道家类
农家类
词类
曲类
总集类
楚辞类
别集类
诗文评类
独撰类
杂纂类
郡邑类
氏族类
辑佚类
四部丛刊景印明袁氏嘉趣堂刻本
子部
·
杂家类
世说新语
世說新語三卷,南朝宋劉義慶撰,南朝梁劉峻注。原稱世說,唐人改稱世說新書,五代以後易今名。志人小說集。成書于南朝劉宋文帝元
四部丛刊景印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印本
子部
·
杂家类
意林
意林五卷,唐馬總輯。四庫全書收入子部屬雜類,是囊括晉以前歷代古籍子書最多,並保存至今唯一之著作。自漢起興著錄先朝與當代文
四部丛刊景印日本天明七年刻本
子部
·
杂家类
群书治要
群書治要五十卷,唐魏征等輯。政術彙編。書成於貞觀五年,舊唐書經籍下載「群書理要五十卷」;新唐書藝文志載「群書治要五十卷」
四部丛刊景印元大德间刻本
子部
·
杂家类
风俗通义
風俗通義十卷,漢應劭撰。書約成于獻帝初年,時黃巾作亂,中原「王室大壞,九州幅裂,亂靡有定,生民無幾」,劭「私懼後進益以迷
四部丛刊景印明通津草堂刻本
子部
·
杂家类
论衡
論衡三十卷,漢王充撰。充因感「偽書俗文,多不誠實」,乃耗三十餘載撰成此書。自紀:「論衡者,論之平也。」意為謂無偏見、平正
四部丛刊景印元大德九年重刊宋监本
子部
·
杂家类
白虎通德论
白虎通德論二卷,東漢班固撰。又稱白虎通義,簡稱白虎通。是集兩漢今文經學大成之作。仿西漢宣帝時石渠閣議經,東漢建初四年集太
四部丛刊景印明辽阳傅氏刻本
子部
·
杂家类
颜氏家训
嚴氏家訓,北齊顏之推撰。宋本七卷,明本合爲二卷。之推「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入隋,本「務先王之道,紹
四部丛刊景印明正德刻本
子部
·
杂家类
人物志
人物志三卷,三國魏劉邵撰,西涼劉昞注。凡十二篇,自隋書經籍志以下皆列于「名家類」,四庫全書則歸入子部、雜家類一。約成書于
四部丛刊景印刘栁生影写北宋本
子部
·
杂家类
淮南子
淮南子二十一卷,西漢劉安撰,漢高誘注,清莊逵吉校。原名鴻烈,又稱淮南鴻烈、淮南內篇、淮南王書、劉安子,自劉向校定後,稱淮
四部丛刊景印明宋邦乂等刻本
子部
·
杂家类
吕氏春秋
呂氏春秋十六卷,秦呂不韋撰,漢高誘注。因书中「十二纪」依春秋按四季编排,故称吕氏春秋;又因书中有「八览」,亦称吕览。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