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9 09:30:38
静安居士
话题:古籍资讯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原始社会的祭祀歌舞中就已经包含着早期戏曲的萌芽与雏形。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戏曲艺术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戏曲种类“杂剧”。元代是杂剧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到了明代,不少皇室人员也参与到杂剧创作中,使得这一艺术形式进一步宫廷化、典雅化,增加了士大夫的文人情调。《杂剧十段锦》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文学产物。

《杂剧十段锦》,是明杂剧的剧本选编,编者不详,该书以天干次序从甲至癸共分十集,每集一个剧目,合计十剧,遂称“十段锦”。其中《关云长义勇辞金》、《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蟠桃会八仙庆寿》、《赵贞姬死后团圆》、《黑旋风仗义疏财》、《清河县继母大贤》、《豹子和尚自还俗》、《兰红叶自诉烟花梦》8种为明周宪王朱有燉所撰,《善知识苦海回头》为明陈沂所撰,《汉相如献赋题桥》作者阙如。

朱有燉(1379-1439),号诚斋,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长子,擅工词曲。他一生创作杂剧三十一种,多以游赏庆寿、歌舞升平、神仙道化为题材,另有十余种牵涉社会生活。朱有燉创作的杂剧结构匀称,语言流畅,音律谐美,在形式上颇多创新,打破了一本四折的惯例,采用对唱、合唱、接唱等形式,甚至采用南北合套的体制,促进了杂剧形式的演化,当时在开封一带风行一时。这部无名氏所辑《杂剧十段锦》中有八部为朱有燉较具代表性的作品,足见其乐府独步明初的地位。虽然朱有燉此八剧在其《诚斋乐府传奇》中也有收录,但另外二剧目前尚无别本存世。该书既为现存不搀杂元剧的明代杂剧的最早合集,又从侧面反映出了朱有燉剧作在当时的流传情况,仍具非常可贵的价值。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绍陶室刊本是该书存世的最重要版本,据书后袁克文跋中推测,应为朱有燉藩邸所制。明初的藩王府是当时重要的刻书机构,为了防止诸王滋事,明代实行封王制度,分封到各地的藩王有一部分便热衷于筑楼藏书,作诗写文,刊印图书。由于藩府财力雄厚,追求刊书的品质,不少藩府刻本都被誉为明代官刻珍品。明刻《杂剧十段锦》即为这样一部精品,该书最早为钱曾所藏,卷首有其藏印,后归朱彝尊、郁泰峰等人,也曾是江南著名藏书楼顾氏“过云楼”旧藏。过去戏曲传本多为私家珍藏,极为罕见,往往被藏家视为秘籍。近人武进董康诵芬室1912年出巨金获自文求堂,当时卷端已朱记累累,堪称艺林珍秘,第二年以玻璃版影印百部,特请王国维作序。

此书后被著名藏书家周叔弢先生收藏,弢翁选本的标准素以精良著称,对明清刻本的遴选尤其苛刻,只取初刻、或存世最早、或校勘精审、纸墨俱佳者入藏,本书既为弢翁珍爱之物,其价值已了然可观。《自庄严堪善本书影》出版时,黄裳见到该书书影,特意撰专文赞叹曰:“……明刻百五十许种中,竟有嘉靖绍陶室刻《杂剧十段锦》,为钱遵王、朱竹垞旧藏,不能不使人惊叹其目光如炬,能拔佳本于书丛。”

来源:今日头条  善本古籍

你可能还有兴趣
黄帝九鼎神丹经
墨经
《楚辞》的几种注本
淮南鸿烈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