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静安居士

人们常用“桃李满门、桃李满天下”来赞美老师培育了众多的学生。“桃李”,指的就是学生。用桃李指代学生,在古籍中也有很多记载,如唐朝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诗:“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唐朝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诗:“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那么,为何用“桃李”来代称学生呢?

原来,“桃李”一词典出《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这里记载了一段故事。

战国时代,魏文侯在位时有个臣子叫子质,曾经为官,因罪而向北逃亡。在北方,他遇到了简主,并向简主说:“从今以后,我不再栽培人才了。”简主问他:“这是为什么呢?”子质说:“大堂上有半数的士人是我栽培的,朝廷上有半数的大夫是我栽培的,边境的戍边军官有半数也是我栽培的。可是,我曾经栽培的人要么说我的坏话,要么落井下石。所以我再也不栽培人才了。”

简主说:你错了。如果春天种的是桃树、李树,夏天就可以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就可以采食它们的果实。但如果春天种的是蒺藜,夏天不但不能采它的叶子,到秋天还会长出刺来。从种树来看,问题出在你所栽培的人身上。现在你所栽培的人,都不是正直的人。所以,君子要先有选择,然后再栽培他们。”

后来,人们就把“桃李”用来比喻老师所培养的优秀人才,并逐渐也把所栽培的后辈、门生都称为“桃李”。久而久之,“桃李”也就成为学生的代称。

《淮南子》的原名就是叫做《鸿烈》的,因为这本书是西汉皇族后裔刘安带领他的门客编纂的,刘安是当时的淮南王,所以后人便称这本书为《淮南鸿烈》或者《淮南子》。

“鸿烈”二字都是用来说明道家观点的,“鸿”是鸿大的意思,“烈”是明晰的意思。

可参考东汉高诱《淮南叙目》的这段话:“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