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林逋撰。逋喜作诗,多奇句,然既就,随辄弃之,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是集为其侄孙大年于逋谢世后编成,题曰此名。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
宋林和靖先生詩集四卷補一卷,宋林逋撰。逋作詩,隨寫隨棄,故散佚者多。史稱其稿成則棄去,好事者往往竊記之。是集為其侄孫大年于逋謝世後編成,題曰林和靖先生詩集。梅堯臣林和靖先生詩集序中云:「諸孫大年能掇拾所為詩,請予為序。」,「其詩時人貴重甚于寶玉,先生未嘗自貴也,就輒棄之,故所存百無一二焉。」逋喜作詩,多奇句,然既就,隨輒棄之,流傳於世者猶有四卷三百餘篇。其詩以五律見長,修辭秀雅,風格淡遠,絕句、古風皆有可觀,於當時即有大名。
此為四部叢刊景印明鈔本。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宋史有著錄,然皆未言明林逋詩集於北宋刊刻。日本貞享丙寅「即三年,公元一六八六年」時,林逋詩集有茨木多左衛門刻本,名為林和靖先生詩集,共二卷。此刻本著錄於日本長澤規矩也和刻本漢籍分類目錄「汲古書院油印本」。楊守敬日本訪書志卷一四中,對此翻刻本亦有記載。楊守敬以為其根源於北宋本無疑。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宋史藝文志中所著錄二卷本當為北宋刻本。然僅楊氏一家之說,或有舛誤。有明潘是仁校刊本,明萬曆四十一年何養純等寫刻刊本,另有清同治間朱孔彰校刻本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曰:和靖詩集四卷「安徽巡撫採進本」宋林逋撰。逋事迹具宋史隱逸傳。其詩澄澹高逸,如其爲人。史稱其就稿輒棄去,好事者往往竊記之。今所傳尚三百餘篇。茲集篇數與本傳相合,蓋當時所收止此。其他逸句,往往散見於說部及真跡中。劉克莊後村詩話謂逋一生苦吟,自摘出五言十三聯。今惟五聯見集中。如「隱非唐甲子,病有晉春秋」、「水天雲黑白,霜野樹青紅」、「風回時帶溜,煙遠忽藏村」及郭索鉤之聯,皆不在焉。七言十七聯,集逸其三。使非有摘句圖旁證,則皆成逸詩矣。今摘句圖亦不傳,則其失於編輯者固不少也。是集前有皇祐五年梅堯臣序,康熙中長洲吳調元校刊之。後附省心錄一卷,實李邦獻所作,誤以爲逋。今爲考辨釐正,別著錄子部中,而此集則削之不載焉。
林逋,字君複,杭州錢塘「今屬浙江」人。逋少孤,力學,性恬淡好古,不謀榮利。初游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之孤山。真宗聞其名,賜粟帛,並詔長吏歲時必勞問。逋善行書,喜賦詩,多奇句,工行草,筆意類歐陽詢、李建中。終身不娶,無子,惟喜植梅養鶴,人稱「梅妻鶴子」。既老,自造墓於廬側,作詩云:「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天聖六年卒,年六十二,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溢「和靖先生」。
癸卯年鵬為文化僅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