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部·谱录类
蒙史
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
蒙史,明龍膺輯。是書成於萬曆四十年,刊本僅有茶書全集本。前有萬曆壬子其門人朱之蕃題辭,言其寫茶趣旨乃「破絕塞之額蒙,增清境之勝事」,故定書名爲蒙史,有「啟蒙茶文化」之意。蒙,泉也,本爲封名,坎下艮上。周易正義「彖曰:山下出泉,蒙。注曰: 山下出泉未知所適,蒙之象也」故蒙史即爲泉史。全書約六千字,分上下二卷,上卷述泉品,共輯錄各種泉品及故事五十餘款,下卷述茶品,輯錄三十餘条有關茶飲史料。此乃古代湘人
史部·纪传类
史记
百衲二十四史本
史記,始稱太史公書,漢司馬遷撰,中國首部紀傳體通史。記上至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四年,計三千餘年歷史。全書分十二本紀、歷代帝王。三十世家、諸侯及勳貴。七十列傳、人臣及作者自序。十表、大事年月表。八書,典章、制度、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其體例成後世史書圭臬。今本史記少數篇章爲漢元、成時博士褚少孫補寫,文有「褚先生曰」。司馬遷父司馬談爲太史令,續春
子部·谱录类
烹茶图集
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
烹茶圖集,明代喻政輯。乃喻氏所藏唐寅烹茶圖諸鑒賞家題詠彙集,有喻政所撰跋,成於萬曆三十九年。題詠及跋共約三仟五百字,後附圖一幅。喻政之甚嗜茶,而澹遠清真,雅合茶理。是集原附于喻政所撰茶集之後,錄入茶書全集甲本目錄,貞部存目,然卻有目無文,其文存於茶書全集乙本卷末。此據萬曆刻茶書二十七種本校對,注入專名符以區別人名、地名、年號、朝代、作者。喻政,字正之,江西南昌人,萬曆二十三年進士,曾任南京兵部郎中
子部·谱录类
蔡端明别纪
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
蔡端明別紀,明代徐���輯。成書於明萬曆四十一年。蔡端明即宋代蔡君謨,所撰茶錄,上篇論茶,下篇論茶器,皆屬烹試之法。是書約三千五百字,系���從二十餘種書內輯錄有關君謨及建茶史料彙編而成,多錄歐陽修之言,又採武夷、建州等地方誌。所載詳而備,然重復輯錄者亦繁。君謨善辨茶,後人莫及。慶曆中,其爲福建轉運使,始造小片龍茶以進,其品絕精,謂之小團,宋代貢茶中號爲珍品,仁宗尤所珍惜。北苑茶大小龍團起於丁謂,
集部·词类
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四部丛刊景印明翻宋本
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宋黃昇輯。昇欲繼趙宏祚花間集、曾慥樂府雅詞之後,採唐宋人詞作別爲一編。故廣爲搜羅,編成是集。是書編成於宋理宗淳祐九年,後有淳祐九年胡季直序,稱是集「博觀約取,發妙音於眾樂並奏之際,出至珍於萬寶畢陳之中,使人得一編則可盡見詞家之奇」。選中興以來各詞家之詞,始於康與之,終於洪瑹,凡八十八家「收南宋詞人八十九家,其中吳激一家,唐圭璋則編入全金元詞。」,集後附有昇所作詞三十八首,共錄詞七
集部·词类
闲斋琴趣外篇
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
閑齋琴趣外篇,又名閑適集、晁次膺詞、閑齋琴趣。北宋晁元禮撰。北宋之時,文人常以詩詞交流情感、表達志向,琴棋書畫等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漸受人重,成爲追求雅致生活之重要方式。元禮以文人之身,受此社會文化思潮之影響,在與友人交往中,不斷創作并整理詞作,最終形成此詞集。元禮將個人情感體驗融入詞集,以其獨特之藝術風格與深刻之思想內涵,成爲中國文學史上之經典。此集錄詞九百餘首,分爲六卷。詞與美成相近,唯才情較美成
子部·谱录类
许然明茶疏
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
茶疏,明許次紓撰。書成於萬曆二十五年,其友許世奇、姚紹憲於萬曆三十五年刊行,時次紓已逝三年。前有姚紹憲、許世奇二序,後有次紓自跋。次紓有嗜茶癖好,與深得茶理玄旨。又與辟茶園於顧渚姚紹憲相善,每逢茶期,其必趨姚家品泉細啜,探討品評,紹憲遂罄生平經驗秘訣,悉以相授。故次紓茶理最精,歸著此書。凡一卷,五千余字,分爲三十六則「四庫提要作三十九則,鄭堂讀書記作三十則」。論述產茶、品第、採制、收藏、烹點等茶事
集部·诗文评类
王公四六话
百川学海本
四六話全二卷。宋王銍著。「四六」即駢體文,本書爲駢體四六文專著,論述其發展、特點。本書序言四六文淵源流變。文章與時高下,以爲自唐天寶間至宋,四百年師友淵源,口傳聲授,至今始集詩賦之大成,絕非一人一時之力。謂:「世所謂箋題表啟,號謂四六者,皆詩賦之苗裔也。故詩賦盛則刀筆盛,而其衰亦然。」銍以詩賦衡四六,故曰「四六貴出新意」,力贊「新語」、「高奇」、「警策」之作。又曰:「四六有伐山語,有伐材語。伐材語
集部·词类
晁氏琴趣外篇
清初影宋抄本
晁氏琴趣外篇,又名晁無咎詞。宋晁補之撰。陶淵明詩云:「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琴趣外篇乃南宋時書商對部分詞集稱謂。補之有雞肋集七十卷,其稿爲元祐中補之自輯,然非定本,因詞不入集中,故曰「外篇」。直齋書錄解題載長沙坊刻百家詞本晁無咎詞一卷,世善堂書目同,今不傳。今傳晁補之詞,俱從宋刻本晁氏琴趣外篇出。宋刻原本已不存,今國家圖書館藏有清初影宋抄本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景刊宋金元明本詞即據以影刊,收詞一百
集部·词类
芦川词
宋刻本
蘆川詞,又名蘆川居士詞,宋張元幹撰。詞別集。是集爲其子靖所裒集,刊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前後,福建莆田蔡勘爲作蘆川居士詞序。此家刻本爲二卷,收詞二百餘首。宋史藝文志亦著錄蘆川詞二卷。直齋書錄解題又載有長沙坊刻本一卷。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仍之。宋寧宗慶元間坊間尚流傳另一刻本。慶元二年周必大跋張元斡送胡邦衡詞即載有蘆川集,謂收詞凡百六十篇,以賀新郎二篇爲首,然未詳卷數。明吳訥百家詞、明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作一
子部·谱录类
茶解
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
茶解,明羅廩撰。是書當成於萬曆三十七年,有萬曆壬子龍膺跋,卷首有屠本畯萬曆己酉所作序可證。屠本畯序言「凡十目:一之原其茶所自出,二之品其茶色味香,三之程其藝植高低,四之定其採摘時候,五之摭其法制焙炒,六之辨其收藏涼燥,七之評其點瀹緩急。八之明其水泉甘冽,九之禁其酒果腥穢,十之約其器皿精粗。」序又稱其書「其論,審而確也;其詞,簡而考也。」核之全書,確有獨到見解。此據萬曆刻茶書二十七種本校對,注入專名
子部·谱录类
茗谭
茶书二十七种本(万历刻)
茗譚,明徐���撰。是書刊本僅有茶書全集本,題作茗譚,不分卷,然「全集」總目及八千卷樓書目均作茶譚,而徐氏「家藏書目」作茗譚一卷。故原書名當作茗譚。其成書年代,萬國鼎定其爲萬曆四十一年,即徐氏與喻政編茶書全集之時。全書約一千六百字,凡三十則「二十九則正文加一跋」,雜談茶事,多記敘茶軼事、茶詩文及論水品第,以論茶飲清雅趣味。此據萬曆刻茶書二十七種本校對,注入專名符以區別人名、地名、年號、朝代、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