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中郎先生合集》七种四十三卷,为袁宏道于明万历壬寅年(1602)至庚戌年(1610)所刊刻。《合集》主要为明末书法家吴士冠手书上板,名刻工章镛镌刻而成。其楷法精熟,姿眉横生,刀工能传其笔墨精髓,如袁宏道所说“书则名笔也,镌则良工也”。袁中道曾称其为“精而不备”之本。我国著名版本学家王重民在《中国善本书提要》中称:该书“凡四种(指《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和《潇碧堂集》)书法雕工,堪称双绝。”现将七种分别提要如下:
一、《敝箧集》二卷(为上、下卷,均为诗)。即袁宏道“乃作诸生、孝廉及初登第时作也。”(袁中道《论中郎遗著》)前有江盈科作序。其序曰:“世之称诗者,必曰唐;称唐诗者,必曰初曰盛。唯中郎不然,曰:‘诗何必唐,何必初与盛?要以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耳。’”(《袁宏道集笺校·敝箧集序》)江盈科(字进之),与袁宏道不仅同为湖广人,而且是同榜进士,同在苏州作县令(袁在吴县,江在长洲)。江盈科对袁宏道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十分赞赏。該集卷上题有“石公袁宏道中郎撰,西陵陈以闻無異阅”,卷下末有“袁叔度無涯校梓,吴士冠相如手书”等字样。
二、《锦帆集》四卷、附《去吴七牍》一卷(其中:诗一卷,游记、杂著、尺牍和《去吴七牍》四卷)。即袁宏道“令吴门作也”(袁中道《论中郎遗著》)。集前有江盈科、钱希言分别作序。钱序曰:“锦帆四卷,尺牍、杂著最佳;解脱四卷,乐府、五言妙绝。”(《袁宏道集笺校·锦帆集序》)钱希言乃晚明文学家,他对袁宏道独具性灵的诗文也称赞有加。該集每卷首原题有“石公袁宏道中郎撰,西陵陈以闻無異阅”,卷一至卷三末有“门人袁叔度無涯校梓,吴士冠相如手书”,卷四末有“门人袁叔度無涯校梓”,目录后有“万历乙酉秋勾吴袁氏书种堂校梓”等字样。
三、《解脱集》四卷(其中:诗二卷,游记、杂著和尺牍二卷),即袁宏道“吴门解官,与陶石篑诸公遊吴越诸山水作也。”(袁中道《论中郎遗著》)集前有江盈科、潘之恒分别作序,虞淳熙题词。江盈科在序中既讲述了袁宏道“以病解官”后的精神愉悦,也高度评价了袁宏道的“怪”才。其序曰:“中郎以病解官,官解而病亦解,于是浪迹两浙、新安诸山间,凡数月。还过姑苏,余晤君江上,奚囊所贮诗凡若干首,自题曰《解脱集》,余爱之不忍去目,因为序而传之。”又曰:“中郎为诗,最耻模拟。其于长吉,非必有心学之,第余观其突兀怪特之处,不可畏非今之长吉,盖亦明二百余年所仅见。吁,异才哉!”(《江盈科集·解脱集引》)該集每卷首题有“石公袁宏道中郎撰,西陵陈以闻無異阅”,卷三末有“门人袁叔度無涯校梓”,卷四末有“门人袁叔度無涯校梓,吴士冠相如手书”,目录末有“万历庚戌春勾吴袁氏书种堂校梓”等字样。
以上三篇均有江盈科作序。袁宏道并在尺牍《江进之》一文中对江盈科所作的序进行了评点,宏道曰:“敝箧之序,谨严真实;锦帆之序,流丽标致。大都以审单家书之笔,发以真切不浮之意,比今之抵掌秦、汉者,自然不同,所以可贵。解脱更乞一序。”
四、《瓶花斋集》十卷(其中:诗四卷,记、序、传、杂录、尺牍六卷),即袁宏道“则为京兆,授为太学,补仪曹时作也”(袁中道《论中郎遗著》)。前有曾可前作序。其序曰:“石公于诗,自是当行,不蕲为大家,而大家归焉。”(《袁宏道集笺校·瓶花斋集序》)曾可前对袁宏道极为称道。曾可前,湖北石首人,万历辛丑科张以诚榜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每集前题均有“石公袁宏道中郎撰,麻城陈以闻無異阅”,一卷至五卷、七卷至九卷卷末有“门人袁叔度無涯校梓,吴士冠相如手书”,卷六只有“门人袁叔度無涯校梓”,卷二、卷四末分别还有刻工“旌邑李广远刻”和“旌邑郭腾聚刻”,目录后有“万历戊申冬勾吴袁氏书种堂校梓”等字样。
五、《潇碧堂集》二十卷(其中:诗十卷,序、游记、碑、誌、疏、杂著、尺牍和《德山麈谭》十卷。)即袁宏道“则六年高卧柳浪湖作也”(袁中道《论中郎遗著》)。集前有雷思霈作序。其序曰:“石公胸中无尘土气,慷慨大略,以玩世涉世,以出世经世,姱节高标,超然物外。而泾、渭分明,当机沉定,有香山、眉山之风。诸所著作,或古人所有,石公不必有;或古人所无,石公不必无。出入两君子之间,而要以性命之学证大智慧,具大辩才。……则石公独知之契,恐古人不多及也。”(《袁宏道集笺校·潇碧堂集序》)雷思霈对袁宏道的评价之高。雷思霈,湖北夷陵(今宜昌市)人,明文学家,公安派成员。該集前题有“石公袁宏道中郎撰,麻城李长庚酉卿阅”,卷末题有“门人徐景凤元辉参订,袁叔度无涯初校,吴士冠相如手书”,目录后题有“万历戊申秋日勾吴袁氏书种堂校梓”等字样。
六、《瓶史》一卷,为袁宏道万历二十七年在北京所作,是袁氏文学的重要篇目。《瓶史》不仅在我国有较大影响,而且是享誉国际的插花专著,它的东传,对日本的花道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宏道派”流传至今。該集卷末除有“扫花头陀陈继儒仲醇评,爱莲居士袁叔度无涯阅,率真主人范善庆余季书”外,还有“万历壬寅畅月勾吴袁氏书种堂重镌”字样。
七、《广庄》一卷,为袁宏道万历二十六年冬在北京所作,意在解庄。袁宏道深受佛禅的影响,终生礼佛习禅,同时对道家著作也早有研习,这篇《广庄》就是袁宏道依《庄子》内七篇写成的,意为“推广其义,自为一庄”。該集前题有“石公袁宏道中郎撰”,版心下方有“禅悦山房校”字样。
《合集》刻成后,袁宏道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自然非常高兴。为防止翻刻,他在《合集》最后写了一篇《禁翻豫约》。现予摘录:“‘无涯氏曰:石公先生得文章三昧,为明兴杰出,所谓不可无一,不能有二者耶!’……今书则名笔也,镌则良工也,其讎訛订舛,则绝无陶阴鲁鱼也。余亦自谓杀青中,无此伎俩,洵称邺架奇珍,而余之心亦良苦亦!往见牟利之夫,原版未行,翻刻踵布,传之贵广,即翻奚害?第以鱼目混夜光,而使读者掩卷,疏斜其刻画,掛漏其文词,纷如落葉,曾不得十行下,災及柔翰,而诅楚及余,是可痛恨耳!……诸君子有癖若袁生者,不惜佐我旗鼓,万历戊申中秋前三日书于西武丘之金栗山房。”袁宏道的这篇《禁翻豫约》,可能是我们所见到的较早的版权声明了。
来源:搜狐网 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