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子章句》,研究著作。七卷。清代刘梦鹏撰。刘梦鹏,字云翼,蕲水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官饶阳知县,著有《春秋义解》等。书前有刘梦鹏的《屈子纪略》一篇。是书将《楚辞》篇章次第变乱颇多,强使古书就己意,不足为取。但在《楚辞》研注中,还是一部有特色的著作。
《屈子章句》每篇都先有总论,然后分段注释,全书脉络清晰,词气畅通。字词诠释,简明扼要,择善而从,不乏新解,如释《离骚》“灵修”为善修,释“不抚壮而弃秽”为不爱抚美壮而扬弃秽恶等。它注《天问》,对于历史事实的考核,尤有卓异之处,如“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四句,作者据《竹书纪年》、《山海经》、,指出“该”即殷先公之“王亥”,“有扈”为“有易”之讹,“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即王亥败于有易,有易困辱之使为牧竖。近人王国维据甲骨卜辞进一步证成其说。
刘梦鹏在仰慕屈原高尚节义、欣赏屈原文辞之美、探究《楚辞》精华、树立注《骚》新见的动力作用下写成了《屈子章句》。刘梦鹏从文本和思想阐释的角度对《楚辞》进行注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篇首序言从创作缘由、创作时地、时代背景等方面对屈原的创作进行发明;内容上用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方法,联系屈原所处的特殊时代及其个人遭遇,对屈原的思想加以整理、阐发;著作中,分章按节对屈原作品的内容和思想进行阐发,章有章旨,节有节义,结构明了,脉络清晰,词义畅达。
此外,《屈子章句》注重探究《楚辞》作为文学作品的特点,注重对《楚辞》作品的结构、修辞手法及主旨的阐发。刘梦鹏在《屈子章句》中塑造了一个极富悲剧意味和生命张力的屈原形象,在赞颂屈原的同时,注意表现屈原的思想内涵,其意逆志的分析方法在有些地方较为平实,有些则过于勉强,很多解释明显出于自己的臆测,难免存在言过其实之嫌。总体而言,《屈子章句》是一部有价值的《楚辞》注本。在乾嘉考据学和心学占主流的时代,刘梦鹏的注疏方法不拘泥于章句,以简洁的著述风格,以知人论世的方法,着力于对屈原思想的阐释、发明,重视对文学性的阐释,以创新精神引领新的学术风气和研究方向,值得重视。
此书最早有清乾隆五十四年藜青堂刊本,后有嘉庆五年藜青堂刊本及嘉庆务本源重刊本。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规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