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香山居士

《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诚非虚誉。清代点评家诸联曰:“作者无所不知,上自诗词文赋、琴理画趣,下至医卜星相、弹棋唱曲、叶戏陆博诸杂技,言来悉中肯棨。想八斗之才,又被曹家独得。”故向来研究民风者,于其中取材引用者甚多。然专门论及器乐者尚少,故以此文论述《红楼梦》中的赏乐场景及其中的器乐文化。古人于音乐非仅作悦耳之娱,实重感化教育之功,故“礼乐”并称。《尚书·尧典》有所谓“八音克谐,神人以和”之教

《司马氏书仪》2023-12-06 10:12

此《司马氏书仪》由北宋司马光撰。全书共十卷,内容分为七门,依次为:表奏、公文、私书、家书、冠仪、婚仪、丧仪。旧时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作,通名书仪。作者根据《仪礼》结合宋代的风俗,采用 “书仪” 体式,编成此书。此为清雍正二年汪亮采仿宋刊本。“书仪”,指的是古代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述。“书仪” 一词最早见于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该书中的《风操》篇称:“江南轻重各有

西周建立之后,为了巩固西周政权,采取了“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的策略,于是周朝大规模分封诸侯。现代学者考证指出,根据历史文献和金文(铜器铭文)记载,西周可考的列国和部族共有一百七十多个。其中,部分史无记载,是考古才发现的,比如“曾国”(实际是史书上的随国),还有本世纪初发现的“倗国”。鲜为人知的是,前些年宁夏考古取得重大成果,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上面记载的一个西周诸侯国,填补了历史空白。更为重要的是,

《思玄集》2023-12-04 09:12

此《思玄集》(思元集)为明代桑悦撰,计宗道校。全书共十六卷,其内容为作者所著文学作品,其中杂著(即《庸言》)二卷,碑志传赞序记等文六卷,赋一卷,诗六卷,诗馀一卷。此为明万历二年桑大协木活字印本,字大行疏,刷印较精。《思玄集》为避清世祖康熙玄烨名讳,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改名《思元集》。此书为木活字排印本,版框四角相接处有断裂,字迹印刷有浅深之别。书中有墨钉。卷一前题:柳州府通判海虞桑悅民懌著,賜進士羅

《回文类聚》2023-12-01 09:12

回文诗是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反复皆可成章。此《回文类聚》由宋代桑世昌撰,清代朱象贤续编。全书分作原编四卷(辑自汉至唐宋回文诗)、另编图一卷(包括一幅苏若兰像与八幅故事版画)、续编十卷(诸家诗图、璇玑碎锦图、各体诗词赋和题识)。此为清康熙时期刊本(麟玉堂藏板)。回文,亦称回环,是正读反读都能读通的句子,是一种修辞手法和文字游戏。回文诗,就是使用了这种修辞手法,使得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

南宋山阴(今浙江沼兴)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阕《钗头凤》:其一: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其二: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晚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这两阂词出自

此《新刻四民便览万书萃锦》是明代赵植吾所编的一套通俗日用类书。全书共三十六卷,分作:天文、地舆、人纪、诸夷、冠婚、云笺、琴学、棋谱、星命、相法、医学、堪舆、农桑、酒令、武备、法术、劝训等三十六门。此为明万历时期进贤堂詹林我刊本,其版式为上下两层,其间还配以插图说明。明代通俗日用类书是由书坊编纂出版的一类书籍,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道德教育以及文化娱乐。相比于官修大型类书和文人

在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中,陆游很谦虚地说了一句:“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尤袤的文集被一场大火烧了,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范成大厌弃做官,过着安逸富裕的隐居生活,写诗不过是情调而已。陆游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保存下来的作品达九千三百多首,蔚为大观。而与他们三人同是好友的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流传下来的却不过四千二百余首。兄弟几人中,陆游唯推崇杨万里为诗坛盟主。姜特立也称他

《津门杂记》2023-11-27 10:11

此《津门杂记》由清代张焘撰。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其内容以天津城为背景,记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展现了天津城从商埠向政治经济、文化贸易城市的种种变迁。此为清光绪十年游艺山庄刊本。作者张焘寓居天津三十年间,他记录了自己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件。并在稗官野史中精心搜集了许多有关天津古迹、奇事的记载和诗篇,最终编成了此《津门杂记》。除了上卷中记载的传统习俗,如 “岁时

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有时,人生中的奇妙和感动正来源于此,你我本是萍水相逢,却因为相似的遭遇而打开心扉,虽不相识,却已相知。有感于此,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下了《赠江客》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愁君独向沙头宿,水绕芦花月满船。“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秋雨过后的江畔处的柳影显得凄清萧疏;从北方飞来的大雁在这深秋的天空中发出疾促的鸣声。诗人开篇从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