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之際孔門後學所著。漢初始傳,分古今文二本:古文本二十二章,佚于梁,有孔安國注;今文本十八章,爲現通行本,有鄭玄注。自唐玄宗注本頒行天下,孔、鄭兩注並廢。


题要

孝經作者各說不一。總十八章。漢書藝文志:「孝經者,孔子曾子陳孝道也。」王應麟疑其後人託孔子曾子而作。紀昀以爲門後學七十子之徒作。孝經有今文、古文之分。古文孝經二十二章,今文孝經十八章。新論古文孝經一千八百七十二字,今文經相異者有四百餘字。唐玄宗孝經用今文,邢昺疏亦用今文,成十三經注疏之一。朱熹孝經刊誤又用古文。刪二百二十二字,分經一章,傳十四章。吳澄孝經定本,又改用今文,分經一章,傳十二章。主旨宣揚孝道。以孝爲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不虧體、不辱身、養志重於養體;並分爲庶人之孝、士之孝、卿大夫之孝、諸侯之孝、天子之孝等。

本書據四部叢刊景印傅是樓景寫相臺本影印

孝經之名有三一說「孝乃天經地義」之事,故稱孝經漢書藝文志:「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日孝經」,「夫孝,天之經」云云,見孝經「三才章」,可見此說有典可依。二說孝經乃孝道之經典,故稱。鄭玄孝經注序日:「孝爲百行之首,經者不易之稱,故日孝經。」邢咼孝經注疏:「孝者事親之名,經者常行之典。」又日:「爾雅『善父母爲孝』;皇侃云:『經者,常也,法也。』言孝之爲教,使可常而法之。有上經下經,老子有道經德經;孝爲百行之本,故名日孝經。」三說系摘取文中「夫孝,天之經也」命名,無別義。春秋末、戰國初文獻命篇多取首句爲之。大足石刻古文孝經「三才章」即以「夫孝天之經地之義」爲首;河北定縣八角廊出土竹簡儒家者言孝經殘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見「夫孝天經地義」一句當初或已于首章或次章中,由此推知孝經之名或系取首章關鍵字「夫孝天經」構成。

 


其他版本
清初影元抄本
清光绪十二年湖北官书处刻本
清光绪十六年桂垣书局刻本
民国三十年诚文信书局石印本
清初影元刻本
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
清北洋官报局铅印本
民国二十五年渭南严氏重刻相台岳氏本
民国十七年建德周氏影印相台岳氏本
民国十七年德周氏影刻相台岳氏本
清光绪二十九年遭贤书室刻本
清光绪三十年鸿德堂刻本
清同治九年扬州书局覆刻相台岳氏本
清末京都文成堂刻本
清光绪十七年湖南思贤书局刻本
清常熟归子钧影抄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
清同治七年湖北崇文书局刻本

赞论.jpg

底本.jpg

牌记.jpg

排版.jpg

书页.jpg

装帧.jpg

产品实拍

11.jpg

22.jpg

33.jpg

44.jpg

请前往鹏为书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