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
唐人。 字观光, 生于约公元626年, 卒于约公元687年。
骆宾王,唐初文学家。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幼年聪颖,7岁即能赋诗。《全唐诗》卷79所载《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题下注为“七岁时作”。其父骆履元为博昌县令,骆宾王曾随父就读,未成年而父死任上。服满后奉母移家兖州。迫于生计,曾干谒求仕。22岁前后赴京应试,落第后在京洛漫游。30岁前曾在京任职,具体仕历不详。约于永徽二年(651)为道王李元庆掾属。永徽六年前后离开道王府,回兖州闲居达12年。麟德二年(665),唐高宗封泰山,骆宾王受齐州父老之托撰《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乾封二年{667)被当道者荐举,赴京对策中式,授奉礼部,兼东台详正学士。咸亨元年(670)因事被谴,罢详正学士。遂上诗吏部侍郎裴行俭,请从军自效,得以奉礼郎从军西域。唐代诗人中,骆宾王是踏上西域土地的第一人。咸亨三年随军调赴姚州(云南姚安)平叛,军中书檄均出其手。后曾宦游蜀中。上元二年(675)为武功主簿。调露元年(679)授长安主簿,擢侍御史。因多次上疏言事,武后不悦,被诬贪赃下狱。次年遇赦。贬临海丞。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李敬业在扬州举兵讨伐武氏,骆宾王即赴扬州,参加李敬业军,任艺文令,所拟《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使朝野震撼。据《酉阳杂俎》卷1记载,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2句,责叹“宰相何得失如此人”。李敬业兵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旧唐书》本传谓“伏诛”;《新唐书》本传谓“亡命,不知所之”;孟棨《本事诗》以为“逃亡为僧”,但所记宋之问于杭州灵隐寺与骆宾王月夜对吟故事,不足凭信。明人朱国桢《涌幢小品》卷6《骆宾王冢记》载,正德九年(1514)在南通发现骆宾王墓,则骆宾王于兵败后也可能客死南通。骆宾王为人纵放任侠,闻一多称之为“博徒革命家”(《唐诗杂论》)。诗多悲愤之辞,感情激荡,词采富赡。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五七言迭用,气势磅礴,当时传为绝唱。明人胡应麟说“(初唐)长歌,宾王《帝京篇》为冠”(《诗薮》内编卷3)。它如《畴昔篇》、《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也是初唐长诗中的杰构。五律《在狱咏蝉》,为风骨凝炼的名篇。胡应麟称其五律“沉雄富丽,沈宋前鞭”;称其排律“流丽雄浑,独步一时”(《诗薮》内编卷4)。然其作品身后悉皆散失,唐中宗时诏令搜访其遗文,由郗云卿编成文集10卷,此后亦散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百道判集》1卷,亦佚。今所传《骆宾王文集》,有文38篇、诗125首、赋颂3篇。清人陈熙晋有《骆临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曾出版新一版排印本。今人研究著作有杨柳、骆祥发著《骆宾王评传》(北京出版社·1987年)。
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