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天工開物宋應星撰。崇禎七年應星江西分宜教諭,始編著天工開物。卷首有宋氏自序曰:「天覆地載,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尚書皋陶謨:「天工人其代之」,系辭亦曰:「開物成務」,應星有感「蓋人巧造成異物也」,名曰天工開物。書成於崇禎十年,友人塗紹付梓刊行。分上中下三卷,又細分爲十八章,並附插圖一百二三幅。各章前後順序,是以「貴五穀而賤金玉」爲原則,分為乃粒「穀物」、乃服「紡織」、彰施「染色」、粹精「穀物加工」、作鹹「制鹽」、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鑄、舟車、錘煆、燔石「煤石燒制」、殺青「造紙」、五金、佳兵「兵器」、丹青「礦物顏料」、曲蘖「酒麴」和珠玉。收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採煤、油等生技術。卷就所指事物作比較系統記述,先敘天然物種類,次敘人工製造及其工具和方法,有關配方和加工過程均有詳細介紹,最後論述物品功用,並附有多種插圖。亦有述西學:「凡鐵之法,西洋諸國別有奇藥。中華小用白銅末,大則竭力揮錘而強合之,曆歲之久終不可堅。故大炮西番有鍛成者,中國惟恃冶鑄也」。應星獨自辟門徑,一反儒陋習,就人民日用飲食器具而窮究本源。讀此書可知當日生活之狀況,工業之程度

本書以「喜詠軒叢書」影印。

是集初版刊於崇禎十年,一經刊行,頗受關注,世人亦爲之延譽,由是知名於時。初,順治年刊刻發第二版,書商楊素卿本爲底本,於末刻成而于初修補之坊刻本。至此,南北各地流通,廣傳外邦諸國,亦風行一時。日本明和年間菅生堂本爲最早於國外刊行版本。民國年間武進日本明和年所刊,陶湘參考本,對書中插圖均重繪製版,以古今圖書集成本校訂付印。上海華通書局影印菅生堂本。上海商務印書館鉛字豎排本,以菅生堂本爲底本,文字校勘參考本,文字沿用本系統,增加句點,插圖則本及本兼而用之。上海世界書局鉛字豎排本,文字經特別校勘、斷句。日本三枝本,第一部分是菅生堂天工開物影印,第二部分爲三枝氏天工開物之研究,鉛字豎排。日本本,首個外文全譯文和注釋本。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將本照原樣影印本,見此本如見本。本,首個英文全譯本。任以都及其先生孫守全合譯,取中華書局影印本爲底本,參校其他已出版本,插圖取用本,除譯文外亦有註釋。本,廣州中山大學同各省市集體完成。本,第二個英文全譯本,仍以本爲底本。本,名爲天工開物新注研究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天工開物單行本世所難見,寧波天一閣偶現被藏之初刻本,又可從圖書集成授時通考中窺見其貌。

應星,字長庚奉新人也。出生於官宦世家,自幼好古敏求。與兄應升同讀於家塾應星聰明強記,過目不忘,尊長驚而深奇愛之。族宋士元長庚公傳曰:「公少靈芒,眉宇逼人,數能韻語。及制藝,矯拔驚長老。」後才名漸顯,先舉於,官拜至安徽亳州知州。明史「廉潔」。亡,棄官歸裏,終老於應星少喜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熟讀經史及諸子百家,又獨推張載之關學,是以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常邀友共游名勝,縱談天下事。然六上公車而不第,遂科舉之念。歸待母,感於「士子埋首四書五經,飽食終日,卻不知糧米如何而來;身著絲衣,卻不解蠶絲如何飼育織造」,而注重實學。應星一生著述頗豐,然多有亡佚,頗爲可惜。現存天工開物野議思憐詩論氣談天流傳於世。

 

 


其他版本
武进涉园据日本明和八年刊本
明崇祯十年自刻本
明书林杨素卿刻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