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簡介】是書乃迄今詩注本之最佳者。簡明且便於初學。書名取自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審李賓客之芳一百韻「金篦空刮眼,鏡象未離銓」。楊倫注曰:「圓覺經: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象。說文:銓,衡也。曰度也。言金篦雖可刮去眼膜,而執鏡象以爲實有,則猶未離銓量之間也。」其自序曰:「今也年經月緯,句字比,以求合乎作者之意,殆尚所云鏡象未離銓者。然一切楦釀叢勝之說,剪薙無餘,使淺學皆曉然易見,則亦庶幾刮膜之金篦也夫。」

【撰述】詩學大興,編輯、注解、評析詩者衆,如錢謙益錢注杜詩朱鶴齡杜工部詩集輯注仇兆鰲杜詩詳注浦起龍讀杜心解盧坤五家評本杜工部集等。楊倫「博覽諸家,酌採衆長,據蔣金式所批朱鶴齡删汰歷代諸家注釋,力糾諸種積弊,擇善而從,剪裁允當;沉潛深思,以詩人之心而解,故能正諸家之誤,補注之缺;考證時事、典實,但不爲臆説,不矜奇逞博,簡明扼要。」自序稱:余自束髮後即好誦少陵詩。二十年來,凡見有單詞隻字關於詩者,靡不采錄,於舊說多所折衷。年來主講武昌,閒居無事,重加排纂,義有艇滯,至忘寢食,不覺豁然開朗,若有神助之者。凡閱五寒暑,始獲成書。楊倫杜詩鏡銓草創達二十年之久,潤色審閱又五載。該序作於乾隆歲在重光大淵獻中秋前五日。是年四十五歲。乾隆五十年乙巳武昌,主講江漢書院,次年審閱杜詩鏡銓初稿。九柏山房詩卷九雨夜讀杜集江湖一老念君恩至性因知詩教尊。九死崎嶇來道,孤舟浩蕩下荊門房嚴出處分窮達,鄭李交遊感沒存。該詩約作於乾隆五十一年,是雨夜審閱初稿,有感而作。風華正茂之季,即熟覽詩諸家注本,並著力采錄詩話、筆記中有關詩者,用心可謂勤矣。乾隆四十六年辛仇,登第,作題杜少司寇曲江先生重修少陵成都草堂圖卷卻寄奉懷詩:少陵窮益工,光焰久不燈。詩史炳日星,忠誠系堂廉。豈但矜斧藻,並堪代針砭,上思翊聖朝,下乃憫窮閻。大節自犖犖,小言徒詹詹,艱難蓼偏集,奔走突少黔。秦隴暫經過,巴蜀久滯淹。先值節度,後依僕射。草堂枕江麓,花潭開鏡奩。小松漸成長,翠竹時修纖。讀畫憶諷,彈棋邀謙,幕府徵辟交,郎官祿命露。賢主見優禮,同儕復猜嫌。住比鳥投籠,歸若魚脫鉗⋯西徙更頻,東居最厭。三十五歲,已對杜甫經歷與思想了若指掌。

【體例】杜詩鏡銓凡二十卷。計二十六萬餘字。詩以作年編次,詞語注釋附於句下,章法字評置於行間或書眉,詩末附前人或評詩之語。

【著者】楊倫,字西木,一作西禾江蘇陽湖人。生於乾隆十二年,卒于嘉慶八年,年五十七。博極群書,早傳聲譽。乾隆四十六年進士,官廣西荔浦縣知縣。晚歲,主講江漢書院,門下多尊信之。詩得力於少陵,與孫星衍洪亮吉徐書受等唱酬最富。所著有九柏山房集,及杜詩鏡銓二十卷,均清史列傳並傳於世。

【論贊】郭紹虞評曰:以精簡著稱。不穿鑿,不附會,不矜奇,不逞博,而平正通達,自使少陵精神躍然紙上。

王昶湖海詩傳曰:實能照見古人心髓,足與朱鶴齡上下。

程千帆先生杜詩鏡銓批鈔曰:人注者,五家爲善。西河鏡銓尤簡明便於初學。

【底本】同治十一年望三益齋刻本。

【版式】單黑魚尾,魚尾下題卷數、頁次,左右雙邊。

【行格】半葉九行,行大字二十,小字雙行,每行三十,正文注解有眉批。

【梓行】杜詩鏡銓最早由楊氏九柏山房刊刻於乾隆五十七年。至同治十一年,時任四川總督吳棠增入「杜子美戴笠像」,並附張溍讀書堂杜工部詩文集注解二卷,重刻於成都四川節署,是爲望三益齋本。咸豐五年,吳棠清河知縣開缺,奉諱里居,署其室名「望三益齋」。

【序跋】杜子美戴笠像題子美畫像畢沅序、朱圭序、周樽自序新舊唐書杜甫傳元稹所作墓系銘楊倫所編年譜凡例後附諸家論

【端題】杜詩鏡銓卷一」「陽湖楊倫西河編輯」。

其他版本
清光绪十八年上海著易堂铅印本
猜你喜欢
梅花百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