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6 17:51:25
后山居士
话题:作者故事,古籍资讯

《恒产琐言》中国清代的一部关于封建地主家庭经济学的专书。是张英在亲身切实体验的基础上,训诫子孙变卖田产的文章。

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家庭理财之道、理财之理和理财之策,比较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家庭理财术的特点。其他的家训中,关于土地也大都是从知足安分的见地出发,内容多为良田勿贪,买卖土地须公正等。可以说,土地作为恒产的有利性在此是不言自明的前提。

但是张英《恒产琐言》的最关键的主张却在于,土地投资看起来利润少,但最终是有利的这一点。其背景,是由于土地投资的利润微薄,田主陆续变卖田产的风气。

全书共十六节。第一节讲:夏、商、周三代以后,土地久已成了私人的恒产,因此,有田者必“思所以保之”。“保恒产”是作者写此书的目的。

第二节引用《孟子·滕文公上》中“有恒产者有恒心”的论点作为理论依据。孟轲和张英说的“恒产”虽都是指封建地产,但他们的“恒产论”却大不相同。孟轲的恒产论是要求封建国家“制民之产”,以确立和巩固新产生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张英的恒产论却是以保持和扩大地主私人的地产为目的。他把孟轲的“制民之产”的恒产论换成了地主如何“保己之产”的恒产论。

第三、四、五、七、八、九等节,均论述封建地产是最好的财产。它宣扬地产最耐久,不象其他财产易磨损,易受水、火、战乱破坏,易被抢劫偷盗;占有土地最少风险,获利最可靠,不象经营工商业容易亏累。它还提出“取财于人不若取财于天地”的论点,认为商业、高利贷收入都是“取财于人”,容易招人怨恨;占有土地收取地租却是“取财于天地”,即使“多方以取”,也不会有“罔利之咎”。 第六、十、十一至十五各节,都是谈怎样防止“鬻(出卖)产”,并如何扩大地产的问题。作者认为地主家庭丧失恒产主要是由于子弟挥霍无度,造成欠债而出卖,因而提出了种种“防鬻产”的主张:

一、严格控制生活开支,防止入不敷出和借债;

二、在因欠债而必须卖产时应尽先卖其他财物,而不可卖土地;

三、使地主子弟亲身参加收租、放债等活动,以养成他们重视地产、关心家业的心理。作者特别强调善于“保恒产”的地主要懂得利用大灾之年。这时地价很低,如趁机买地,“于此时收买贱产”最容易发家致富。反之,如此时因欠债而卖地,则容易造成破产,于地主最为不利。

作者还认为:“保恒产”除了防鬻产外,还要从积极方面“尽地力”,而尽地力一在“兴水利”,一在“择庄佃”。在本书中,作者对“兴水利”并未提出具体主张,而对“择庄佃”则大加发挥。他主张选择佃户要以劳动力强、生产资料比较齐全、愚昧所使唤和肯于忍受苛重剥削而不反抗为标准。

在第十六节,作者以自己年轻时卖产的教训和“五十年来”对众多的地主家庭兴衰变化的见闻,说明“保恒产”的重要,进一步归结出自己写《恒产琐言》的目的。

《恒产琐言》一书,典型地表现了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地主经济的特点,表现了封建社会晚期土地兼并的剧烈和地主阶级寄生性的增加。

张英,字敦复,又字梦敦,号乐圃,晚年更号圃翁。安徽桐城人。名相张廷玉之父。中国清代文学家、大臣。康熙时官至文华殿大学士,著有《笃素堂文集》。《恒产琐言》是文集中的一种。

张英在康熙时即有“龙眠五才子”之目,在诗文方面亦有成就。论文重视学问,主张以六经为根底,提倡文章写实,追求古朴、淡雅、自然之美。张英所撰《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是明清时期家训的代表作,融读书之道、修身之道、齐家之道及养身之道于一炉,在后世产生广泛影响,堪称中国传统家风传承的典范。还著有《南巡扈从纪略》《文端集》《笃索堂诗文集》等作品。

你可能还有兴趣
黄帝九鼎神丹经
《船山遗书》
《楚辞》的几种注本
墨经
评论